孤猿啼處月華明
浙翁如琰[2]
家住匡廬[3]最上層,孤猿啼處月華明,
如今底事思歸去?莫記當年斷腸聲。
《禪宗雜毒海》卷二,
卍續(xù)藏第一一四冊頁一二八上
【白話新唱】
我們的家就在廬山最高處
在這孤猿啼叫的地方
月光分外明亮
如今什么事使你想回去呢?
不要把當年凄慘的斷腸聲放在心上
【分析與鑒賞】
相對于只能在地上爬的螞蟻,飛來飛去的蜜蜂簡直就像神一樣超凡脫俗。相對于窮人的吃完這一頓飯不知下一頓在哪里,富人的朱門酒肉臭是不可思議的。相對于世人陷溺于名韁利鎖,悟道者的灑脫自在宛如神話。
有一次,國王聽說一名苦行僧的圣行,便去見這位全身只系一塊破布的異人,他很感動地說:“你要求任何賞賜,我都讓你如愿。”
苦行僧淡然說:“向我的奴隸的奴隸求賞賜,這種荒謬的事不是我所能做的。”
國王勃然大怒說:“好大的狗膽!立刻解釋清楚,否則把你碎尸萬段!”
苦行僧不慌不忙地說:“你可能不知道,我有一個奴隸是你的主人。”
國王不悅地說:“哪有這種事,是誰?”
“恐懼。”
國王呆了好一會兒,終于承認說:“你是對的。”
這首詩很巧妙地把未悟之時視為“斷腸時”,這是很冷然的觀照。當眾生活在業(yè)力的慣性力量中,自覺舒服愉快時,悟道者卻看出這種無明的人生是令人悲憫的“斷腸時”。
無明眾生,以苦為樂!
而作者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的家在廬山最高處,享受著分外明亮的(佛性的)月光,飄飄如仙,無牽無絆。
[1]本詩原題名《贈別》。
[2]浙翁如琰(1151-1225):六祖下十八世,嗣法于佛照德光。
[3]匡廬:廬山的異名。
上一篇:云蓋智本《多謝流鶯能助我》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長沙景岑《學道之人不識真》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