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過樊川①舊居
(時在華州駕前奉使入蜀作)
卻到樊川訪舊游,夕陽衰草杜陵秋。
應劉②去后苔生閣,稽阮③歸來雪滿頭。
能說亂離惟有燕,解偷閑暇不如鷗。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注釋】
①樊川:地名,今西安市長安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一片平川。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后,將此地封給大將樊噲,作為食邑,由此得名。
②應劉:漢末建安文人應瑒、劉楨的并稱。兩人均為曹丕、曹植所禮遇。后亦用以泛稱賓客才人。
③稽阮:西晉嵇康、阮籍的并稱。兩人均屬竹林七賢。
賞析
乾寧元年(公元894年),韋莊中進士,任校書郎,已年近六十。后昭宗受李茂貞逼迫出奔華州(今陜西華縣),韋莊亦隨駕任職。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西川王建與東川顧彥暉相互伐攻,韋莊以判官的身份隨諫議大夫李詢入蜀宣諭,詔其罷兵。途經樊川舊居,順路探訪親友,只見夕陽衰草,滿眼荒蕪。
這里詩人以魏晉文人應瑒、劉楨、嵇康、阮籍自比,極言人去樓空,蒼苔入閣,老大歸來,華發滿頭。由于詩人親歷黃巢之亂,家人離散,四處逃亡,自然觸景生情,發出感慨。誰說亂離只有燕,我今偷閑不如鷗。燕窩被取,眾燕離散,沙鷗擊水,何時能歇?詩人用燕子和鷗鷺來自比,訴說了自己遭遇的家國不幸。十六年過去了,昔日的家園如今已是斷瓦殘垣。滄海桑田,無人看見。橫笛悠揚,儀仗催發,詩人禁不住老淚縱橫。韋莊一生歷經宣、懿、僖、昭四代唐皇及后來的前蜀,身逢亂世,背井離鄉,懷才不遇,命運坎坷。但他畢竟志向遠大,人生的境遇,造就了他悲涼的詩風。這種感傷的情懷,在這首詩中有充分的體現。他寫景狀物,皆著悲色。敘事說人,更具悲情。援引典故,亦出悲聲。詩人于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初回長安時也有《長安舊里》一詩:“滿目墻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詩中景物與人事,歷史和現實,在這里交匯,強烈地沖擊著讀者的神經。在唐末悲感詩作中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成就。
上一篇:古詩《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顧炎武·精衛》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