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稱問語、問話。詩歌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格式。它以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的方式提出問題,或引起讀者的注意,或發(fā)人深思,以便于作者說理抒情,并可使詩作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如白居易: 《繚綾》,“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應(yīng)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開頭設(shè)問,引起注意。再如, 《漢樂府·陌上桑》: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廬劍,/可值千萬余。”中間設(shè)問,既可吸引讀者注意,也是使詩作山回路轉(zhuǎn),跌宕生姿。
上一篇:諷喻的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下一篇:什么是詩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