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易水歌①
風蕭蕭②兮易水③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
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注釋】
①易水歌:古歌名。
②蕭蕭:指風聲。
③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縣,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賞析
荊(jīng)軻(kē)(?—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秦時涿縣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戰國末期衛國人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為被夏無且(jū)的藥囊擊中,行刺失敗,被秦王拔劍所殺。后友人高漸離再次行刺,亦告失敗被殺。
戰國時期,荊軻受燕太子丹之托,前往秦國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邊為他餞行。友人高漸離為其擊筑,荊軻和歌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曲唱罷,聽者嗔目,發盡上指。太子丹也被徹底地感動了,長跪于地向荊軻敬酒。這首歌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就在于它是發自肺腑,壯士的英雄氣概和情懷深深感染和打動了所有的人。短歌以寒風起興,用寒風蕭蕭,易水徹骨,給我們營造了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壯士就要走了,這一去就再也不能復還。荊軻明知有去無還,卻毅然前往,義無反顧,更加烘托出荊軻“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國難的凜然正氣。這次出使秦國,就如同深探虎穴,獨入龍宮。沒有非凡的膽識和為國捐軀的決心,是不敢去的。壯士臨行,仰天長嘆,呼出的熱氣頓時化成了一道白色的長虹。這是天地間的浩然正氣,它是正義的化身,將永垂千古。
上一篇:古詩《范成大·秋日田園雜興·其九》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葛天民·江上》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