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紅逐水流
止翁[1]
三月韶光沒處收,一時散在柳梢頭,
可憐不見春風面,卻看殘紅逐水流。
《禪宗雜毒海》卷二,卍續藏第一一四冊頁一二五上
【白話新唱】
三月的春光不知要收藏在哪里
仿佛都跑到柳樹梢去了
可憐我沒能親眼看見春風的真面目
只看到凋萎的紅花隨水流去
【分析與鑒賞】
表面上看,似乎是哀愁春光早逝,其實不是。因為,這是禪師的禪詩,蘊涵了甚深禪意。
春風,是看不見的,就像佛性、禪心是看不見的一樣。
看不見的,并不代表沒作用,真正的主宰都隱身在幕后。
“可憐不見春風面,卻看殘紅逐水流”,寓意著,雖然佛性見不到,可是從花開到花落,那正是春天(佛性)的力量在作用。
看到花開又花落,就知道春天來過了。
看到萬事萬物的生住異滅,就知道佛性是現象之下的老板。
當你在運作五種感官時,若能反念一思:在看的是什么?在聽的是什么?……或許就有望揭開佛性的神秘面紗。
有一天,一位博物多聞的學者拜訪大師,滔滔不絕發表了整整三個小時的“無上帝論”。
大師充滿興趣聽完后,喜悅地說:“聽了您這么精妙的高見,使我更相信上帝的存在!”
學者愕然,問說:“為什么呢?”
大師說:“像您這么優秀的人中極品,如果不是上帝,還有誰造得出來?”
[1]止翁(1355-1436):明代僧,幼年出家,依古峰法師學華嚴宗旨。永樂年間,明成祖召至南京,問楞嚴大義,敕賜紫衣。
上一篇:憨山德清《死盡偷心活計》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憨山德清《水上蓮花舌上經》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