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較物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將人同外物作形象的比較,權衡其輕重緩急、估量其高低長短的一種修辭方式。較物是“喻中有比”。又稱較喻、權衡性比喻。
[例釋]較物按比較的程度,可以分為超過、不如和平等三類:
(1)超過的較物。
例1:天大哪有決心大,山高哪有熱情高。
例2:兇手的心腸比毒蛇還陰險。
例1是從超過方面比較,意思是決心比天大,熱情比山高,通過較物把抽象事物“決心、熱情”形象化,顯示出“人比物強”的豪邁之情。例2用“比……還”式強調兇手的陰險超過毒蛇,給人鮮明奪目的形象。
(2)不如的較物。
例3:金獎銀獎不如咱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咱百姓的口碑。(當代歌曲《口碑》)。
例4:我們四川人還有人用牛糞作燃料,至于那些又長又臭的文章,恐怕連牛糞都不如。(郭沫若《關于文風問題》)
例3是從不如方面比較,說“金獎銀獎不如咱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咱百姓的口碑”,表達了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名和利都不及老百姓的認可。例4也是從不如方面比較,說“又長又臭的文章”還不及“牛糞”有用,通過形象的較物,諷刺得既辛辣又別致。
(3)平等的較物。
例5:判斷一個國家是否構成威脅,不在乎它的發展快慢、是否強大,正像一個人是不是傷害人,并不在于他的個子大小、身體強弱,而要看他的品德和為人。(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
例6:過去我何順三天不打一伙架,渾身憋得難受,打架對于我來說,就跟過年吃餃子一樣美。可現在怎么樣,你看我還惹事嗎?(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
例5把“一個國家是否構成威脅”跟“一個人是不是傷害人”,作程度相等方面的比較,說理分析令人信服。例6說何順過去愛打架跟“過年吃餃子一樣美”,是從程度相等方面比較,通過較物的對等比較,顯示“人同物相等”,使何順對自己的轉變帶有自嘲的口吻和夸張的意味。以上這種較物不明顯比出個高低短長,較為間接、含蓄,是較物中一種特別的類型。
有時較物還可以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如:
例7:“恕我不客氣地說。有些作品,甚至連垃圾也比不上,只不過是臭氣沖天的一通狗屁罷了!”
“那是另外一回事!丁丁!”
“我說錯了嘛,屁有什么用?垃圾至少還有回收價值。”(李國文《垃圾的故事》)
例7先將“有些作品”說成不如垃圾,再進一步說等同于狗屁,因為垃圾還有回收價值呢。這里連用兩種較物,批評更顯尖刻,諷刺更顯犀利。
若按比較的對象來分,較物還可以有:
(1)“人勝物”,即人比物強,如例1、例2、例3;
(2)“物勝人”,即物比人強,如例4、例7的前一半;
(3)“人與物相等”,如例5、例6、例7的后一半。
[辨析1]較物與比喻。有的修辭專著把較物歸入比喻之中,稱“較喻”,作為比喻內部分類之一種。詳見“比喻”。
[辨析2]較物與比較。兩者都有相互比較的一面,區別是:
(1)較物要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作比較,即“喻中有比”;而一般比較的兩個事物是同類事物的單純的比較,如“弟弟長得可像他的哥哥了”,“廈門的夏天不如福州那么熱”等,這里沒有“喻中有比”,只是一般的比較。
(2)較物根據的是形象思維,它是形象性的比較,取得積極的修辭效果;一般比較根據的是邏輯思維,它是事物實際的比較,一般也沒有特殊的修辭作用。
上一篇:什么是合說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歧疑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