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里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臺舞榭
井絡天開,劍嶺云橫控西夏。地勝異、錦里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臺舞榭。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當春晝,摸石江邊,浣花溪畔景如畫。
夢應三刀,橋名萬里,中和政多暇。仗漢節、攬轡澄清,高掩武侯勛業,文翁風化。臺鼎須賢久,方鎮靜、又思命駕。空遺愛,兩蜀三川,異日成嘉話。
——《一寸金》
柳永漫游的足跡還曾經到過西蜀的成都。
這一首就應當是投獻當時蜀地官員的詞。柳永筆下的成都,地理位置優越,風景優美,商業繁榮,民俗清純。逛街的靚裝男女,衣飾華貴鮮麗,尤其留給他深刻的印象。
這首詞中頗多地域性的專有名詞,用典也十分頻密。在這不到100字的詞中,柳永寫盡了成都的雅與俗,既有對成都周遭的地勢描寫,也有風土民俗的介紹,更有繁華蠶市、歌舞臺榭的陳述,還有對能官干吏的稱頌。
“井”,專指岷山,又泛指蜀地。絡是“籠罩”、“聯系”之意。“井絡”指井宿照及的地方。“井”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由八顆星組成,又稱東井或天井,屬雙子座。中國古代天文學根據天空星宿的位置,劃分地面上的相應地區,叫星宿分?!逗訄D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為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為天井?!?/p>
“劍嶺”,即古蜀劍山。李商隱有《井絡》詩:“井絡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币彩菍懙氖竦刈匀粭l件的得天獨厚。古蜀與西夏接壤,山嶺尤其巍峨奇峭,有鴻蒙初開的浩浩劍氣,直擊云霄。
錦里,位于成都南,即錦官城。《華陽國志》記,“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故命錦里?!焙笥脕泶Q成都。俗尚游樂是巴蜀人的一大特點。所以,巴蜀很早就興起了旅游習俗,到唐宋時達到頂點。據《歲華紀麗譜》記載:“成都游賞之盛,甲于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凡太守歲時宴集,騎從雜沓,車服鮮華,倡優鼓吹,出入擁導,四方奇技,幻怪百變,序進于前,以從民樂?!?/p>
“蠶市”,在古詩文中記載頗多,是蜀地舊俗。《成都記》里寫道:“成都府十二月中,皆有市……三月蠶市?!薄段鍑适隆酚涊d:“蜀中每春三月為蠶市,至時貨易畢集,蜀人稱其繁茂。”可見,蠶市在春三月的蠶桑之時進行,買賣蠶具兼及花木、果品、藥材雜物,并供人游樂。蜀地多桑木,養蠶業織錦手工業很是發達。三國的劉備占據成都時,首先發展的就是蜀錦,所以,諸葛亮曾經說:“決敵之資,惟仰錦耳?!?/p>
“摸石”則是成都的民俗活動。《月令廣義》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p>
浣花溪,錦江的支流,又名百花潭。杜甫就曾在浣花溪畔居住。岷江支流流經成都稱為錦江,錦江又一分為二,府河繞于東北,南河環于西南。這里河網密布降水豐沛,草樹云山燦若錦繡,一年四季花開不敗,處處詩情畫意清閑安逸。浣花溪畔,風景如畫。草堂,溪水、幽篁,藤蔓,樓閣,小橋,卵石……圓荷瀉露,細麥落花,魚兒游,燕子斜。想來正是因為浣花溪的柔軟,杜甫詩中多次出現描寫浣花溪水的句子。
“夢應三刀”是一個典故,出于《晉書》。說的是一個叫王濬的官員,夜里夢見有三把刀懸于臥室房梁之上,轉瞬,又益(增加)一刀。醒來后,有人解夢說,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必與益州有關。果然,在不久后,王濬便升遷為益州刺史。
“橋名萬里”,指的是萬里橋,位于成都南錦江之上。典自三國費祎出使吳,諸葛亮橋邊設宴送行曰:“萬里之行,始于此橋?!比f里橋如今雖柏油路面,橋基依然古樸。“攬轡澄清”,拉住馬韁,平治天下。出自《后漢書·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文翁,漢景帝時的蜀地郡守,仁愛好教。這里是說當政者有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有超越武侯諸葛亮和文翁的志向。
岷山蜀地地處星宿之分野,劍閣縣北大小劍山浮云橫貫西夏,成了控制西夏來犯的天然屏障。
成都地勢十分優越,錦官城風情萬種,人文風俗也十分出眾。有舉世聞名的繁華蠶市,叢列成行的歌舞臺榭,歌舞升平,喧鬧聲、歌曲聲奏出都市的繁華、喧囂和多彩。在眾多游玩觀賞的人們或雅致或俗氣,富家子弟衣著華麗、光鮮賞景,打扮時尚的女子,更顯得艷麗嬌媚。每當春末,人們相游江邊摸石求子,浣花溪畔風景如畫游人如織。據說當時四月十九是民間的浣花日,有摸石之游和游浣花溪的風俗。古人問生男生女為“弄璋乎?弄瓦乎?”成都民間就以摸石預測生男生女。摸石為男,摸瓦為女。
王濬的“三刀之夢”得以應驗而成為益州刺史,蜀使費祎聘吳、諸葛亮橋邊相送而有了萬里橋的美名,正是由于當政者的善于治理,這方蜀地出現了和諧的政治局面,萬物各得其所,天人和諧,百姓安寧,政事閑暇。當年,范滂手持漢節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功業蓋過諸葛武侯。蜀郡守文翁開設學館,仁愛好教化。您剛剛治理好這蜀地一方,又要立即動身赴任他方。清正仁愛的父母官在蜀地當政的業績,他日定成佳話流傳于世。
喜歡成都歷史的人,尤其是癡迷于成都風物的人,一定喜歡這首詞?!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是杜甫筆下的成都。從這首詞看出,成都曾讓柳永迷戀,也留下了他的足跡。
當時的益州太守為誰?一說為曾任益州太守的田況。
田況,字元均,少有大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又舉賢良方正。補江陵推官,為太常丞。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西夏趙元昊稱帝謀反。時任陜西經略使的夏竦請田況擔任幕僚。后田況被任命為陜西宣撫副使,曾奉詔干脆利落地處理了保州云翼軍殺州吏據城叛亂案。坑殺敵卒數百人,朝廷對其處事果斷頗為贊賞。接著田況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執掌成德軍,督促諸將向敵發起進攻,招降兩千多人。他又以正三品的樞密直學士、尚書禮部郎中兼渭州(今甘肅省平涼縣一帶)知州,遷右諫議大夫兼成都知府。
在擔任成都知府時,田況廢除嚴苛酷政,實行寬和政策。四川自李順、王均再度起義之后,當官的擅自殺人嚴重,有的罪過不大也被驅逐出境,造成有的人流離失所,甚至死在路上。田況到任后注重安撫教育,一般不再驅逐,受到了蜀人愛戴。至和元年(1054年),田況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四年后轉任樞密使,與中書省之同平章事等合成“宰執”,共負軍國要政。后又任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掌管景靈宮,后以太子少傅致仕。死后贈太子太保,謚曰“宣簡”。曾著有《金巖集》二卷??梢娺@是個文武兼資、位極人臣的人物。
柳永詞中開頭就說“井絡天開,劍嶺云橫控西夏”。田況早年曾在陜西經略使府中擔任幕僚,并多次上書宋仁宗陳述抵抗西夏策略,還曾經親臨戰陣指揮戰斗。后面又有“仗漢節、攬轡澄清,高掩武侯勛業,文翁風化。”與田況文治武功的狀況十分相符。田況在蜀期間,也曾寫詩詠當地風物:“浣花溪上春風后,節物正宜行樂時。十里綺羅青蓋密,萬家歌吹綠楊垂。畫船疊鼓臨芳溆,彩閣凌波汎羽卮。霞景漸曛歸棹促,滿城歡醉待旌旗。”詩中景象和柳永詞意倒也相映成趣。
此外,還有人認為詞中所寫的應是曾擔任益州太守的蔣堂?!端问贰肪矶虐恕妒Y堂傳》:“蔣堂,字希魯……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慶歷初,詔天下建學。漢文翁石室在孔子廟中,堂因廣其舍為學宮,選屬官以教諸生,士人翕然稱之?!薄秱鳌酚种^:“堂為人清修純飭,遇事毅然不屈,貧而樂施。好學,工文辭,延譽晚進,至老不倦,尤嗜作詩,有《吳門集》二十卷?!笨梢娛Y堂性情耿直,飽讀詩書,工于文辭,嗜好寫詩。柳永這首詞中所寫“文翁風化”,與蔣堂傳中所言很吻合。但蔣堂偏于文治,與詞中所講的“劍嶺云橫控西夏”、“高掩武侯勛業”頗有距離。據《北宋經撫年表》載:蔣堂于慶歷二年(1042年)……至三年(1043年)六月以樞密直學士改知益州,四年(1044年)十一月遷河中府。可見,蔣堂任職益州在慶歷三年六月至慶歷四年十一月間,僅一年多。
就整首詞來看,詞中所寫的應當是能文能武、并曾參與抵抗西夏入侵的田況。
上一篇: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下一篇: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