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放下自天然
憨山德清
空山寂寂絕諸緣,不學諸方五味禪[2],
參者不須向上求,但能放下自天然。
《愍山大師夢游全集》卷三十八,
卍續藏第一二七冊頁七六八上
【白話新唱】
悠閑地住在遠離諸緣的深山里
不再到處參訪學習各種禪法了
有一句話送給參禪的朋友
佛性本自具足一切
你不需要再向上求什么
只要能“放下”
自然就可以見到佛性了
【分析與鑒賞】
“但能放下自天然!”是重要的參禪心法。
真理不需要追求,只要我們把妄想、成見放下,真理就自己顯現出來了。若有一念修行的心,等于是雪上加霜,更加障蔽自家的本來面目。
莊子說過一個寓言,即著名的“邯鄲學步”。
燕國壽陵的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的步法優美,就來到邯鄲學習。
但是,這個少年并沒有學會邯鄲人的步法,卻連自己原先的走法也忘記了,因此,他只好爬著回家。
我們降臨人間,學習物質世界的種種經驗,我們學到了如何勾心斗角、如何發動大規模的世界戰爭、如何快速敗壞地球環境,也學到了痛苦、執著、妄想,學了這么多,卻失去了回家的路徑,無法回歸本源佛性。
放下!凡是能把捉的,都放下,凡是腦海里浮現的概念,都丟一邊去。久而久之,自然就能“眼前盡是家鄉路,不用逢人覓指歸”!
[1]本詩原題名《示寂知慧林二禪人》。
[2]五味禪:原指五種禪,包括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
上一篇:洞山良價《五位君臣頌之二》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
下一篇:了庵清欲《同看孤云自在飛》佛門禪詩分析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