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魯門泛舟二首》古詩全文
【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
【其二】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東魯門泛舟二首》古詩賞析
東魯門在古兗州府城東(今山東曲阜縣)。開元二十四年(736)太白從太原學劍來山東,寓居任城,隱于徂徠山,第二年有東魯之游。詹锳《李白詩文系年》系于此年。這是寫他在暮春時節,乘興月夜在東魯門泛舟的情景,屬紀游的詩。
兩首絕句,寫景都很出色,為我們留下了當年東魯門生動的自然畫面。詩的結構兩首相似,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抒情。
第一首推出的畫面是日落天空的倒影和波搖石動的溪水;第二首推出的是盤繞石堤的小溪和夾岸盛開的桃花。詩人呢?興味正高,駕著輕舟在水上蕩呀蕩呀,繞過林角,駛過小橋,隨溪曲而轉,乘碧流而下。他不由得想起東晉名士王子猷雪夜訪戴逵,“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有趣故事。這皎潔的月光和當年的雪光不也十分相似嗎?這小溪的景色不好比剡溪嗎?自己不也有像王子猷這樣的豪興嗎?
不惟相似而且簡直要大大超過呢。如果隨我自己的心意,那又豈止(何啻。啻讀如翅)到了剡溪啊!詩人的風貌以及對景色的傾慕也都自然流露出來了。剡溪,是曹娥江上游,北流為上虞江,在今浙江嵊縣南面。全詩柔婉明麗,頗見太白風流逸興,可算佳制。
上一篇: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豪情壯志詩詞
下一篇:《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