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導讀】
這是李煜的絕命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抒發其從皇帝變成階下囚的感慨和悵恨,據說這就是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重要原因。
“虞美人”是唐代教坊曲名,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等。
【原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春花秋月:指每年春花開秋月圓,表示一年的歲月。②朱顏:紅顏,指青春的容貌。
【譯詩】
春花開,秋月圓,何時才會完了?
那令人傷心的往事不知道有多少。
昨夜春風又吹進我被囚居的小樓,
想明月下故國已殘破得不忍再瞧。
金陵城那華麗的宮殿應該還在吧,
只是宮女們的容顏已經變得衰老。
請問你的心中究竟懷有多少憂愁?
多像那滿江東流的春水滾滾滔滔。
【賞析】
《虞美人》是“詞中之帝”李煜后期的代表作,抒寫他亡國被俘后深切的故國之思和切膚的亡國之痛。
詞的上片側重敘事,作者觸景傷情,引起對故國之思。首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向天發問,起得突兀。“春花秋月”是人們企盼的美好事物,可作者卻希望它早日“了”,而接下來“小樓東風”帶來的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對無限往事的“不堪回首”。這是因為這些現實中的美景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悵觸,跌襯出他被囚居異邦之愁,真切地表現出作者由皇帝而變成囚犯這一特定人物的特有感受。詞的下片側重抒情,作者在對故國的無盡思念中抒發亡國的痛楚。起頭兩句由上片首句的問天變換為問人,對故國的現狀加以推測。先是思念舊時的宮殿,“雕欄玉砌”應該還是老樣子,接著是思念宮中的人,可惜“朱顏”已改。把“物”和“人”對照來寫,深切地表現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故國凄涼的感慨。“只是”和“應猶”相呼應,隱含了無限的悲痛。最后,作者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里,作者向自己發問,并巧妙地用滿江的春水比喻無盡的愁緒,既新穎,又形象,大大地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使整首詞在這無盡的愁思中結束。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感情真摯,意境深遠,結構精妙,語言清新,成功地使用設問、比喻、夸張、對比、白描等表現手法,將無形的愁緒寫得十分貼切、形象、余味無窮。尤其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能震撼人們的心靈,引起人們的共鳴,遣詞造句精工,表現手法獨到,千百年來被后人傳誦。
上一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自遣》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