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送王子初之太原
將軍報書切,高臥起螭蟠。悲歡離合常事,知己古為難。憶昔草廬人去,郁郁風云英氣,千載到君還。歌吹展江底,長鋏不須彈??。
路漫漫,天渺渺,興翩翩。西風鴻鵠,一舉橫絕碧云端。自笑鹡鸰孤影,落日野煙原上,沙晚不勝寒。后夜一相憶,明月滿江干。
詞作一開頭,作者便開門見山寫道:“將軍報書切,高臥起螭蟠。”用諸葛亮初出隆中茅廬之典喻子初此行,“螭蟠”,猶言臥龍。起筆氣勢不凡。“悲歡離合常事,知己古為難”,謂悲歡離合自是人間常事,而能像劉備對諸葛亮如此知遇,千載能有幾人。故管仲有“知我者鮑子”之慨,鐘子期有終身不復鼓琴之舉,劉勰有“知實難逢”之嘆。“憶昔草廬人去,郁郁風云英氣,千載到君還”,這三句是說,自諸葛亮初出茅廬以來,郁郁英氣,已歷千載,今日君赴太原,不啻于當日諸葛亮報先主知遇之恩。這段作者把王子初赴太原比作諸葛亮出山,其用意是極為明確的:一是說明子初此行在于報知遇之恩,二是說明此行也是為投身報國,作者在此不僅表現了知己難遇的主題,同時把贈別這極一般的題材置于為國建功立業的位置,大大提高了詞作的思想性和格調,與一般為贈別而贈別之作不可同日而語。
從“歌吹展江底”開始至最后為第二段。“歌吹展江底,長鋏不須彈”,作者用了《戰國策》所載馮諼客孟嘗君先后彈鋏歌“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之典,在于說明王子初之遇合是多么可貴、難得。自古不彈“長鋏歸來乎”能有幾人?接下去作者勉勵友人不辜負這種知遇之恩。“路漫漫,天渺渺”,在這闊海高天,應作翩翩“鴻鵠”,“一舉橫絕碧云端”,大展宏圖,像諸葛亮那樣,定社稷,安黎庶,功蓋當世、名垂后代。這些都表明作者渴望能像友人那樣得到賞識,一展大志,建功立業。由友人的遇合,作者自然想到自身的遭際的時候,自身如一只鵲鴿對此落日圓孤煙直的荒原上的黃昏,身單影只,凄清孤寒,有誰能知?作者感到一種無奈,一種孤獨,一種知己難覓的愁苦。“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言己之失所而求兄弟之相顧,子初與作者同宗,自可視之為兄弟。當前情況如此,以后會怎樣,作者作了一個推測:“后夜一相憶,明月滿江干。”每當夜深人靜,想起友人時,只有清冷的月光灑滿江岸,來伴隨這種凄楚的思緒。
上一篇:王惲《水龍吟》詩詞選鑒賞
下一篇:王惲《鷓鴣引》詩詞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