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籬落帶斜陽,豆莢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
---樂雷發
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作者樂雷發少年時代就以聰明機敏聞名,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后經宋理宗親自招試,才賜特科第一。然而在職期間又因多次議論時政,不為當權者所容,失望之余,只好退隱云磯。這首詩中對淳樸、自由、優美的農村風光的描繪,顯然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之后對新的生活道路的探求。
反映在詩中的是作者在秋日村路上的一段感受:漸漸地,作者行近了一處村落,這里的一切同熙熙攘攘、明爭暗斗的城市生活是那樣的大異其趣。大人們勞累了一天,有的也許在作收工前的最后整理,有的也許已經在家里安然歇息,因而籬笆前嬉戲著的頑皮兒童,使這幅村舍圖充滿了純真無邪的稚氣。再近一點,則可見籬笆內高高懸掛著的豆莢,和茁壯地冒出地面的姜芽相映生輝,青翠可愛。這時一股奇香隨風襲來,作者精神不禁為之一振:原來是大家在烹煮社肉——這種原始的古風,不正反映出村民的淳樸性格嗎?回頭再看小路兩旁,依然是綿延不斷的稻田,紅的蜻蛉,綠的螳螂,點綴著競相怒放的稻花,其間和諧、自然的情調,不由得使剛從爾虞我詐的官場中退出的詩人感到深深的陶醉。
這首短詩清新可愛,含蓄雋永。作者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由事物本身顯示其美。出現在詩中的,有兒童、籬落、斜陽、豆莢、姜芽、社肉的香味以及稻花、紅蜻蛉、綠螳螂等一系列農村里常見景物,這一系列的景物構成的畫面,到底美不美?詩中沒有正面表明,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這種用名詞來顯示事物的性質、狀態等方法,主要依靠的是作者對事物的精細選擇和巧妙安排,其難度較大,然而使用得好,卻可以收到含蓄不露、意味深長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在白描中,并不是純客觀地把景物羅列出來,而是貫穿著詩人的感情,對景物著力點染。比如第三句問“一路稻花誰是主”。稻花自開,本來是沒有主人的;但經作者這么一問,稻花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開放的特點更其突出了——這種明明知道稻花無主,但寫作中卻先假設它有主,然后問一聲主人是誰,最后得出“原來無主”的結論,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勾勒法”。再比如,末句寫蜻蛉、螳螂,不僅用了“紅”、“綠”這種非常鮮明悅目的顏色,而且在中間嵌進一個“伴”字,把兩種沒有思想的小生物寫得相依相伴、和美融洽,委婉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這種寫法也是十分別致的。
上一篇:歐陽修《夢中作》古詩賞析
下一篇:周必大《入直召對選德殿,賜茶而退》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