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
【題解】
本篇選自《王右丞集箋注》卷三。
王維(701?—761),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其父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遂為河東人。唐詩人、畫家。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軍陷長安時曾受偽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中年后居藍田輞川,亦官亦隱。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詩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王右丞集》。注本有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二十八卷。
《渭川田家》是王維田園詩的代表。渭川即渭河,源于甘肅鳥鼠山,經陜西,流入黃河。
斜光照墟落(1),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2),倚杖候荊扉(3)。雉雊麥苗秀(4),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5)。
【注釋】
(1)墟落:村落。(2)野老:村野老人。(3)荊扉:柴門。(4)雉雊(zhì gòu):野雞鳴叫。《詩經·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5)歌式微:意謂作歸隱田園之想。《式微》,《詩經·邶風》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此取其義。
【導讀】
本詩描寫的是初夏傍晚農村一些常見景色:夕陽西下、牛羊回歸、老人倚杖、麥苗吐秀、桑葉稀疏、田夫荷鋤。這些初夏景色極其尋常,作者隨手寫去,然而詩意盎然,體現出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詩的核心是一個“歸”字,使人很自然地聯想起《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里的詩句:“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這種樸素的散發著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詩人,他感到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這黃昏時節,似乎都在思歸。讀完最后一句“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會恍然大悟:前面寫了那么多的“歸”,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和諧,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王維把農村表現得這樣平靜、悠閑,是他對當時官場生活厭惡心境的反映,抒發了他渴望歸隱田園的情志。
王維的田園詩,用筆清淡自然,近于陶淵明。但細讀又比陶詩精致,既有精巧細致的刻畫,又有深厚雋永的情味,富于藝術的創造性。
上一篇:《孟浩然詩集箋注》夜歸鹿門寺·閱讀理解
下一篇:《王右丞集箋注》漢江臨泛·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