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浣溪沙·三山戲作①
【題解】
此詞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作者在福建任所,前一年被起用為福建提點刑獄,次年赴任。此詞先回憶了自己在瓢泉耽酒吟詩的逍遙生活;接著寫突然奉詔赴任,自我感覺前程吉兇難測;然后慨嘆自己已經年邁力衰,并借鷓鴣啼鳴托意,隱寓壯志難酬之情;最后以杜鵑哀婉的啼鳴之聲,表示與其報國無望,不如歸隱山林。全詞以流暢的詞韻、暗蘊深意的禽鳥鳴聲以及調侃的語氣,抒發了自己面對重新赴任的彷徨憂郁之情。
【原文】
記得瓢泉快活時②,長年耽酒更吟詩。驀地捉將來斷送,老頭皮③。
繞屋人扶行不得④,閑窗學得鷓鴣啼。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⑤!
【注釋】
①添字浣溪沙:詞牌名,即“攤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于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三山:福建省福州市的別稱。②瓢泉:在江西省鉛山縣稼軒鄉期思村瓜山下。《鉛山縣志》卷五《古跡》載:“瓢泉,在縣東二十五里,泉為辛棄疾所得,因而名之。”③“長年耽酒”三句:典出《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四十二:“真宗既東封還,訪天下隱者,得杞人楊樸,能詩。及召對,自言不能。上問:‘臨行有人作詩送卿否?’樸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耽(dān)酒:極好飲酒之意。④行不得:據《本草》記載,鷓鴣鳥的叫聲就像是在說:“行不得也,哥哥”。⑤卻有杜鵑能勸道,不如歸:《本草》謂杜宇鳴聲若云:“不如歸去”。杜鵑,有一名稱“杜宇”。
【譯文】
曾記得居住在鉛山瓢泉時的快樂時光,無比逍遙自在。那時可以長年累月都沉溺于美酒之中,更令人歡喜的是,可以盡情吟詩作詞。突然接到圣命奉詔赴任,斷送了我的賦閑時光,這一去前途難料,但愿像杞人楊樸一樣保住這身老頭皮,被放還山林。
如今,我這個只知道圍繞房前屋后休閑而胸無大志之人,早已人老力衰,行走時都需要人來攙扶,時常閑倚軒窗,慢學鷓鴣鳥的啼叫:“行不得也,哥哥。”但有時也有杜鵑勸我說:“不如歸去吧!”
上一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添字浣溪沙·賦清虛》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