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少府貶郴州
【原文】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遠①,惡說南風五兩輕②。
青草瘴時過夏口③,白頭浪里出湓城④。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⑤。
【注釋】
①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湘水發源匯瀟水,謂之瀟湘;及至洞庭陵子口,匯資江,謂之資湘;又北與沅水匯于湖中,謂之沅湘。
②五兩:古代候風的用具。用五兩(一說八兩)雞毛制成。許慎《淮南子·注》:“綄,候風也。楚人謂之五兩也。”
③青草瘴:春夏之交時所生的瘴氣。夏口:古地名,位于漢水下游入長江處,由于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故名。
④湓(pén)城:歷史古縣名,隋大業二年(606年),改彭蠡縣為湓城縣,均屬九江郡。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內。
⑤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國詩人屈原。漢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及渡湘水,歷屈原放逐所經之地,對前代這位竭誠盡忠以事其君的詩人的不幸遭遇深致傷悼,作《吊屈原賦》。
【譯文】
明天您就要到衡山和洞庭湖那邊去了,怎堪對著秋天的月亮,聽著凄厲的猿聲呢。憂愁地看著北面水涯,三湘路途遙遠,厭惡地說起楚國正是候風吹拂。瘴氣彌漫青草的時候經過夏口,浪花如白頭時離開湓城。長沙不會久留才子的,不必像賈誼一樣憑吊屈原。
【賞析】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唐代時期的氣候和現在的氣候有一定差異,竺可楨先生認為,公元7世紀是一個溫暖濕潤的時代。高溫濕潤的南方地區在當時被認為氣候不太宜人,瘴氣叢生。王維的朋友被任命為郴州知府,即朝廷將此人排擠到了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當官。王維作此詩送別朋友。
首句首先排列出朋友途中經過的名山大川:衡山與洞庭,在崇山峻嶺與漭漭湖澤間,伴隨朋友的是凄厲的猿聲。古人認為,猿叫聲凄涼背上,引人落淚。酈道元《水經注》引民歌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遠謫之人,望著秋月,聽著猿聲,心中無限孤寂愁苦。由于人心中的愁苦,所以看到湘水,吹到楚風,都覺得難受。
頸聯繼續描寫朋友旅游的艱辛。作者采取了類似作畫的手法,第五句“青草瘴”將夏口地區寫入一片青翠朦朧之中,然而,這種青草色中,卻伴隨著致命的瘴氣。第六句將湓城置于白浪滔天的景象中。若只是觀景,尚覺景色壯麗,可是作為乘坐小船的乘客來說,這一景象足以讓他提心吊膽。前四句只是寫旅人的愁苦之情,而五六兩句,則寫到了旅途中實際存在的兇險,將詩意更推進一層。
尾聯作者沒有繼續對朋友旅途中的見聞、感受和遭遇進行想象描寫,筆鋒一轉,用賈誼的典故寬慰朋友。賈誼受到漢文帝賞識,很快升任太中大夫,但也因此受到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被謫為長沙王太傅,后世因此稱賈誼為賈長沙、賈太傅。賈誼任長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但不幸的是,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感歉疚,抑郁而亡,年僅33歲。賈誼曾在長沙王太傅任內,憑吊同樣遭受朝廷排擠的詩人屈原。賈誼自入朝之后,一直受皇帝賞識,他被貶謫是朝廷勢力角逐的結果,皇帝本人是有意重用賈誼的,所以僅三年之后就召回了賈誼。詩人最后用賈誼的典故寬慰朋友,作為受到賞識的才子,遠謫郴州的日子并不會太久。
無論人生境遇如何,一個人是不宜一直沉溺于悲傷之中的,作詩亦如此。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應該自己去想開、看開,作詩也不宜一味地悲傷凄涼,尤其是贈予逆境中的朋友的詩歌,應當像王維在這首詩中一樣,嘗試寫出了對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寬慰。
上一篇:王維《送李太守赴上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