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五諲歸宣城
【原文】
五湖千萬里,況復五湖西。漁浦南陵郭①,人家春谷溪②。
欲歸江淼淼③,未到草萋萋④。憶想蘭陵鎮⑤,可宜猿更啼。
【注釋】
①南陵郭:指南陵戍。晉置,故城在今安徽省繁昌縣西北。唐時宣城府下轄南陵縣。
②春谷溪:宣城境內溪流。謝朓《宣城郡內登望詩》:“山積陵陽阻,溪流春谷泉。”
③淼淼:水大貌。
④萋萋:草盛貌。
⑤蘭陵鎮:蘭陵一般指今山東省蘭陵縣,東晉年間蘭陵已不歸其所轄,東晉在今江蘇省武進地區設南蘭陵郡。
【譯文】
五湖離京城有千萬里之遙,何況你要到五湖西邊去。漁人在南陵城郊打魚,百姓人家在春谷溪生活。想要歸去正逢江水滔滔,還沒到宣城草已經茂密萋然。想您辭別友人到蘭陵鎮,哪堪再聽到凄厲悲切的猿啼聲。
【賞析】
這首詩圍繞送別主題,緊扣“宣城”展開。與《送張五歸山》不同的是,此詩沒有特別直露的情感表達,但前代的詩家對這首詩的評價很高。
前代的詩家主要欣賞這首詩的章法,例如黃培芳在《唐賢三昧集箋注》中分析此詩:“起首遠意。句法第三字用實字,最有力,下用疊字,更動蕩。施于五六,尤得解。”屈復《唐詩成法》云:“一二已虛寫宣城,三四實接,五六復虛寫,七又實接,八又虛寫,虛實相間法也。以‘千萬里’喝醒‘況復’,以‘欲歸’‘未到’擬途中情景,以‘憶想’收上六句,起下‘可宜’,法密。起突然,結悠然,有無限深情在語言之外。”
此詩起句“五湖”二字,帶出題中“宣城”這一地點,“千萬里”極寫路途遙遠,但以實際情況而論,“千萬里”的距離形容不算夸張。安徽宣城與陜西西安間的直線距離有1100多千米,以古代的交通條件要跋山涉水走好幾個月。“況”字引出友人要去比五湖這種偏遠之地還遠的地方。雖然沒有直接寫詩人為友人如何擔憂,但這種擔憂以及友人旅途的艱辛,都已間接流露出來。三、四兩句實寫宣城,在唐代的長安人看來,宣城地方偏遠,但百姓們在城郭里、溪谷間安然自得地生活,而少有繁華的紛擾,別是一番生活情趣。“欲歸江淼淼”以浩蕩的江景突出旅途涉水渡江的艱辛,“未到草萋萋”以草的生長寫出旅途的漫長,可以想見一片萋草中的行人,心境是多么凄涼寂寞。末句以不堪猿啼,凸顯行人的無限傷感。
這首沒有“淚”“傷”“悲”等感情詞匯的送別詩,表達不太直白、熱烈,但此詩章法謹嚴、情景交融、無限深情意在言外,值得細細品讀。
上一篇:王維《送張五歸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