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①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
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夜坐空林寂 ② ,松風直似秋。
【校】
①感化寺,《文苑英華》作“化感寺”。
②林,顧可久本作“村”。
【注】
感化寺: 按劉昫《唐書·方伎傳》:感化寺在藍田。
虎溪: 《蓮社高賢傳》:“遠法師居東林,其處流泉匝寺,下入于溪。師每送客過此,輒有虎號鳴,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嘗過,獨陶淵明、陸修靜至,語道契合,不覺過溪,因相與大笑。”《太平寰宇記》:“廬山有虎溪橋,遠大師送客不過此橋。”
同詠裴迪
不遠灞陵邊,安居向十年。
入門穿竹徑,留客聽山泉。
鳥囀深林里,心閑落照前。
浮名竟何益,從此愿棲禪。
【注】
灞陵: 《長安志》:“灞陵故城在萬年縣東北二十五里灞水之東。《十三州志》曰:‘灞陵,秦襄王所筑芷陽也。漢文帝更名霸陵。莽曰水革。’《郡國志》曰:‘在通化門東二十里。秦襄王葬于其坂,謂之霸上。其城即秦穆公所筑。漢王元年十月,至霸上,子嬰降。文帝后六年,宗正劉禮為將軍,次霸上,文帝后葬其地,謂之霸陵,因為縣。’晉改為霸城。后周建德二年省。”
上一篇:王維《過崔駙馬山池》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過李揖宅》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