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候館梅殘
【原文】
候館梅殘①,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③。
寸寸柔腸④,盈盈粉淚⑤,樓高莫近危闌倚⑥。平蕪盡處是春山⑦,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
①候館:用來迎賓候客的館舍。《周禮·地官·遺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殘:凋殘。
②草薰:小草散發的清香。薰:香氣侵襲。征轡(pèi):行人坐騎的韁繩。轡:馬韁繩。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別賦》“閨中風暖,陌上草薰”而成。
③迢迢(tiáo):形容遙遠的樣子。
④寸寸柔腸:此處意為柔腸寸斷,形容愁苦到了極點。
⑤盈盈:淚水充滿眼眶的樣子。粉淚:淚水流到臉上,與粉妝淌在了一起。
⑥危闌:也作“危欄”,指高樓上的欄桿。倚:倚靠。
⑦平蕪(píng wú):指草木叢生的平曠原野。蕪:草長得多而雜亂。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譯文】
客館前的梅花已經凋殘,小溪橋邊返青的細柳輕垂,小草散發著淡淡清香,春風和暖的春天里,踏著芳草躍馬揚鞭遠行。走得越來越遠,離愁也就越來越沒有窮盡,就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腸痛斷,滿眼的淚水沿著香腮淌下成了粉淚,告訴自己不要登上高樓望遠,不要靠近高樓的欄桿憑倚。平曠的草地盡頭是重重春山,遠行人還在那更遠的、重重疊疊的春山之外。
【賞析】
這闋詞約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的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時的詞作。
詞中主要抒寫早春南方行旅之時的離愁。上闋寫行人客居舍館的所見所感。殘梅、溪柳、散發淡淡清香的草野、和暖的春風,在這大好春光里,在這最易使人動情的季節卻要遠行,從而引發了游子剪不斷的離愁。下闋寫閨中少婦對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是遠行人對淚眼盈盈的閨中人深情的體貼和囑咐,也是小樓思婦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蹤影,而又明知徒然無望的內心掙扎與深情凝望。此刻的閨中人,恨不得越過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隨著漸行漸遠的征人,奔向海角天涯。
全詞具有自然貼切而又柔美含蓄的藝術特點,而且筆調細膩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化虛為實,巧于設喻,這在婉約派詞人抒寫離情的小令中,不愧是一首情深意遠而又哀婉欲絕的代表性作品,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詞中佳作。
上一篇:歐陽修《贈王介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踏莎行·雨霽風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