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滁州醉翁亭
【原文】
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①。
醉中遺萬物②,豈復記吾年③。
但愛亭下水④,來從亂峰間。
聲如自空落,瀉向兩檐前。
流入巖下溪,幽泉助涓涓⑤。
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⑥。
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⑦。
所以屢攜酒,遠步就潺湲⑧。
野鳥窺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⑨,不解與我言。
惟有巖風來,吹我還醒然⑩。
【注釋】
①醉翁:歐陽修自號“醉翁”。題篇:這里指作者自己之前所作的《醉翁亭記》。
①遺:遺忘,忘記。
②年:年歲。
③亭下水:這里指瑯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山。
④涓涓(juān):水細流不絕的樣子。
⑤管弦:這里指管樂器和弦樂器。
⑥繁:繁雜。絲竹:中國傳統民族弦樂器和竹制管樂器的統稱。亦泛指音樂。
⑦就:靠近。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⑧笑:形容山花盛開的樣子。
⑨還:回來。醒然:形容清醒的樣子。
【譯文】
四十歲的年紀還不算衰老,《醉翁亭記》只是醉翁我偶爾題作的文章。
酒醉中已將萬物遺忘,哪還記得清我曾經歷過的流年過往。
我只珍愛那醉翁亭下潺潺而流的溪水,喜歡它來自群峰間的從容。
聲音高遠就像從空中飛落,又好似閃光的珠玉,飛瀉在亭子的兩檐前。
水流匯入山巖下幽深的溪水,甘愿為清幽的泉水增加細流涓涓。
水流的聲音不會擾亂人們的說話聲,它的聲音清澈悅耳,卻又與管弦音質有所不同。
那豈不是像絲竹那般美妙,可絲竹演奏的聲音嘈雜,總是令我心煩。
所以我多次攜帶著美酒,不顧路途遙遠,步行走近這潺潺流動的清泉。
枝頭野鳥偷看我的醺醺醉態,溪畔流云挽留我在此安閑睡眠。
可惜山花爛漫,只會對我含笑,卻不懂得同我交談。
唯有那高巖上襲來的涼風,才能吹得我從醉夢中清醒回來。
【賞析】
這是歐陽修詩集中,直接以“醉翁亭”為題所作的一首抒情詩,是一首借客觀景物描寫來抒發主觀感情的詩篇。該詩與《醉翁亭記》寫的是同一個亭子,但從寫作主旨到具體描寫內容、風格特征卻有很大不同。
作者開篇就寫自己的年紀已四十,并點明了自號“醉翁”的緣由,以及曾寫過的一篇散文《醉翁亭記》;然而逝水流年,萬事萬物都在隨之流逝,很多事物都已記不清,唯獨醉翁亭的山水之美,至今難以忘懷;接下來,描寫了亭邊的美景,而這些美景,都是為之后的抒情所服務。
作者在寫作技巧上采用夸張的手法,描繪出那泉水猶如從天而降,又似“瀉向兩檐前”。可見其飛流之壯美;接下來寫出了“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之句,說明了如此飛瀉而來的溪流,落地以后的那種潺潺之美:涓涓流淌清澈悅耳,樂感十足卻又與管弦之聲的嘈雜有所不同。在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泉水的清脆響聲比喻為管弦絲竹的音樂聲,卻又勝過管弦的嘈雜和絲竹的繁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泉水的熱愛之情。這“所以屢攜酒,遠步就潺湲”,到此又將一位樂山愛水的文人雅士帶到讀者面前:他不止一次攜帶著美酒,不顧路途遙遠,走近這潺潺流動的清泉,聆聽野鳥啁啾,看花兒含笑,偶爾托起一束絢爛的花朵傾心耳語,一醉方休,醉倒在花草的芬芳之間。那般愜意山水的快樂著實令人羨慕,但也不失有一絲“山花徒能笑,不解與我言”的小小遺憾,暗寓了一種知音難求的苦悶,又或許是一種仕途不暢的慨嘆。
上一篇:歐陽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