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
【原文】
堤上游人逐畫船①,拍堤春水四垂天②。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③,六幺催拍盞頻傳④。人生何處似樽前⑤!
【注釋】
①畫船:古時指裝飾華美的游船。
②四垂天:天幕仿佛從四面垂下,此處比喻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境。
③白發(fā):詞人自指。戴花:指在頭上簪花。莫:不要。
④六幺:又名綠腰,唐時琵琶曲名。王灼《碧雞熳志》卷三云:《六幺》,一名《綠腰》,一名《樂世》,一名《錄要》。頻:屢次,連次。
⑤樽前:在酒樽之前。此指酒筵上。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譯文】
堤岸上踏青賞春的游人,一路歡笑著追逐湖里的畫船,春水蕩漾,波濤擊打著堤岸,水天相接的地方,仿佛天幕從四面懸垂下來。湖畔綠楊掩映的小樓之外,蕩出秋千上少女的盈盈身姿。
不要笑話滿頭白發(fā)的老翁頭插鮮花,隨著委婉動聽的《六幺》琵琶曲調(diào)聲急促響起,人們頻頻相互交杯換盞。試問人生,什么地方還能像此刻的宴席前,可以如此歡暢地對酒當(dāng)歌!
【賞析】
本詞約作于宋仁宗皇祐元年至二年(1049—1050年)歐陽修被貶謫潁州任上期間。
詞中上闋描繪了堤上踏青賞春的人們,相互簇擁追逐著畫船觀看的場景。一個“逐”字,生動地展現(xiàn)了游人如織、笑語喧天的熱鬧場面。湖上畫船輕漾,春水連天,那綠楊叢中隨著秋千飛舞而顯現(xiàn)少女的盈盈身姿,讓人不禁贊嘆,好一幅踏青賞春的怡人圖畫。下闋描寫了船中的太守,此時也顧不得有誰在竊笑他了,情不自禁像踏青百姓那樣在自己的白發(fā)上插上鮮花,為春天來臨的喜悅增添了一抹春色。接下來的絲竹繁奏、酒杯頻傳,更加凸顯了太守與民同樂,同慶春天蒞臨的歡暢情懷,同時也表現(xiàn)出歐陽修借此歡樂氣氛,忘卻了自己被貶官潁州的煩惱,愿在春酒中沉醉,一如他自封的雅號“醉翁”。
全詞語言清麗質(zhì)樸,意境疏放清曠,婉曲蘊藉,別有一番意趣在其中,令人百讀不厭。
上一篇:歐陽修《江行贈雁》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浪淘沙·五嶺麥秋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