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
艾青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它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它們的根伸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1940年春
(選自《艾青詩選》)
【賞析】
樹,只是自然界的一種具體事物,詩人托物于樹,贊誦了一種獨立向上,又根須相連的團結戰斗的精神。形象與思維的高度融合,正是一切成功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征。
“詩要用形象思維”,詩人借助樹這一自然物的形象進行了藝術構思。并通過這一感性形象,對現實進行理性的認識,便形成了詩中的思想。“一棵樹,一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這是各自獨立的樹。接著詩人又借“根”的形象入筆:“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這些相互在地下根須相連的樹,便給讀者形成了思想認識:樹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一個團結的整體。以形寫神,這個神,就是事物對象的本質特征與精神性格所在。當然,詩中的情思,不是抽象的,而是溶解在詩的形象里的情思。
這首詩寫于1940年,那正是抗日戰爭的關鍵年頭,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正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表面看來,每一個人都以個體的行動參加了這場偉大的戰爭,可實際上,所有的人民都在為同一塊生養自己的土地而戰斗,詩中的樹,其實正是堅貞不屈、團結戰斗的中國人民的象征。
全詩含蓄而深沉,熔鑄著哲理式的沉思,這是它的成功之處。
(卞權)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艾青《盼望》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