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約739~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末年舉進士不第,奉養親人避亂居于鄱陽。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歷六年(771),因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又受宰相王縉賞識,授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后出京任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德宗朝為昭應令,朱泚之亂發生后又赴河中節度使任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所作邊塞詩蒼老遒勁,氣勢雄渾,有盛唐氣象。
送李端
【原文】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譯文】
故鄉原野遍地是枯黃衰草,好友相別實在是令人傷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歸來時只見暮雪紛飛。從小喪父早年就客游外鄉,多經磨難我與你相識太遲。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哭泣,在戰亂年月何時才能相會?
【鑒賞】
盧綸、李端同屬“大歷十才子”。他們年輕時都曾經歷安史之亂,在亂世中顛沛流離,歷經苦楚。二人在亂世中結下的友情很深厚也很珍貴。此詩是一首送別詩,主要寫詩人在嚴冬時節送別友人,看見邊關衰草遍地荒寒凄涼,心中不由感傷,突出了分別時難舍難分的深情。
前兩聯寫了送別時邊關路上凄涼荒寒的場景。頹圮的邊關,在一片連天的衰草中孤零零地矗立著。寒風勁吹,吹不散天上仿佛凍硬的云朵,一條曲折的土路延續到天邊,在衰草與凍云交界的地方隱去不見,仿佛延伸到了云外。友人的身影已經消失在低沉的天幕下,曠野里的詩人正要獨自返回時,天上飄起了雪花。荒野蒼茫,暮雪紛飛,此時一人獨行更覺孤寂。此處陰冷壓抑荒寒的場景為離情增添了一抹悲涼的色彩。
頸聯自述身世。詩人追憶起年少喪父、漂泊他鄉,幾經磨難,遇到朋友,心靈上才有了依靠。朋友是亂世中最珍貴的禮物,回憶相識的當年,詩人還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由此可見詩人與朋友之間情意的深厚。
尾聯寫詩人在曠野送別、暮雪獨歸、回憶往事之后,遙望遠方,獨自揮淚,盼望相聚的場景。以設問作結,寫出了分離的不舍和重聚的無定,抒發了惜別的深情。
全詩描寫了四個場景,語言清新,情致哀切,動人心魄,回味無窮。
上一篇:盧綸《逢病軍人》詩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盧綸《塞下曲(其一)》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