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ji)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題解】《過華清宮》同題作品共三首,這是第一首。詩選取為貴妃飛騎送荔枝事,形象地揭露了統治者為滿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有力地鞭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淫侈。
【注釋】1.華清宮:723年(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潼驪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游樂之地。2.回望:回頭遠望。3.繡成堆:形容驪山突兀而奇秀的景色。4.千門:華清宮的宮門。5.次第:一個接一個地。6.一騎:一人一馬的合稱。7.紅塵:指策馬疾馳時飛揚起來的塵土。8.妃子:指楊貴妃。
【串譯】從長安回望驪山,只見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錦繡,山頂上一道道宮門逐層地開著。驛馬一騎奔馳而來,唯有楊貴妃在山上遠望而笑,知道是最心愛的荔枝被運來了。
【賞讀提示】此詩是作者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首句“長安回望”四字極為重要。長安是當時的京城,明皇本應在京城日理萬機,妃子自應留在京城,因而飛送荔枝者應直奔長安。然而皇帝、貴妃卻在驪山行樂!這就出現了“長安回望繡成堆”的鏡頭。唐明皇時,驪山遍植花木如綿繡,故稱繡嶺。用“繡成堆”寫“一騎”遙望中的驪山總貌,很傳神。次句承“繡成堆”寫驪山華清宮的建筑群。這時候“一騎”已近驪山,望見“山頂千門次第開”;山上人也早已望見“紅塵”飛揚,“一騎”將到,因而將“山頂千門”次第打開。緊接著,便出現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戲劇性場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紅塵”的速度日夜奔馳,送來荔枝的“一騎”,揮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則是得到新鮮荔枝的貴妃嫣然一笑,樂不可支。兩相對照,蘊含著對驕奢淫逸生活的無言譴責。前三句詩根本不提荔枝,壓根兒不知道為什么要從長安回望驪山,不知道“山頂千門”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開,更不知道“一騎紅塵”是干什么的、“妃子”為什么要“笑”,給讀者留下一連串懸念。最后一句應該是解釋懸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個否定句:“無人知是荔枝來。”“無人知”三字畫龍點睛,蘊含深廣,把全詩的思想境界提升到驚人的高度。周幽王的烽火臺也在驪山頂上,讓楊貴妃在驪山“山頂”望見“一騎紅塵”,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讀者產生聯想,想起“褒妃一笑傾周”的歷史教訓。
誦讀前三句時,應平敘展開,不作聲張,第四句在第三句“妃子笑”的鋪墊后到“荔枝”時語調輕輕一挑,將戲劇性推向頂點,“包袱”抖出,再緩緩落下,聽者的想象到詩尾才剛剛進入詩境,當然也會隨著語句的緩落而繼續伸展抻長,引發聯想。
【推薦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上一篇:《杜牧·赤壁》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杜牧《過華清宮(其一)》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