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導讀】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從江寧家中出發,乘船由長江水路進京任職,重返政治舞臺。船經過京口時,與好友寶覺和尚會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渡過長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別之情,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七絕即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愿望。
【原詩】
京口瓜洲一水間②,鐘山只隔數重山③。
春風又綠江南岸④,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①瓜洲:在長江北岸,與京口隔江相望。②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在長江南岸。③鐘山:今南京紫金山,三國時曾稱蔣山。④“春風”句:化用唐代丘為《題農父廬舍》“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及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語意。
【譯詩】
京口和瓜洲分列在長江兩岸,
鐘山與這里僅隔著幾重山巒。
看春風已吹綠了江南的原野,
明月何時能照著我返回家鄉?
【賞析】
這是一首流傳很廣的抒情小詩。詩人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抒發了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也寄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愿望。
詩的頭兩句寫地理位置,寫泊船瓜洲回首江寧時的所見景物。后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留戀故園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這首詩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據說作者先后選換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后才決定用“綠”字。將形容詞“綠”字活用為動詞是一個創造,不但充滿了色彩感,又包含了動感和形象感,使整首詩頓時變得生動鮮活而富有生命力,成為古詩中錘煉字句的一個典范。
上一篇:《王安石元 日①》注釋、翻譯、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梅花》注釋、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