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二首)(花明月暗籠輕霧)
【原文】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刬襪[1]步香階,手提金縷鞋[2]。畫堂[3]南畔見,一向[4]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5]。
蓬萊院閉天臺女[6],畫堂晝寢無人語。拋枕翠云光[7],繡衣聞異香。潛來珠瑣動[8],驚覺銀屏夢。慢臉[9]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題解】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唐教坊曲名。這應(yīng)該是李煜詞中最香艷的一首。李煜先后娶過兩位皇后。18歲的李煜未登帝位時娶了大司徒周宗19歲的女兒周娥皇,就是后來的“大周后”。十年后的十月,大周后病卒。四年后,又娶了周娥皇的親妹妹周嘉敏(小字女英),是為“小周后”。據(jù)說,在大周后患病之時,小周后就已經(jīng)入宮。據(jù)陸游《南唐書》記載:“初后寢疾,小周后已入官。后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shù)日矣。后恚,至死,面不向外。”實際上,這首詞寫的就是李后主與小周后幽會的情景,可視為后主與小周后的愛情詞。詞中感情真實生動,描寫細(xì)致,形象十分動人。
【注釋】
[1]刬襪:只穿著襪子。
[2]金縷鞋:繡有金線的鞋。
[3]畫堂:形容用彩畫裝飾的廳堂。
[4]一向:長時間。
[5]恣意:任意。憐:愛憐。
[6]蓬萊院:想象中的仙境,從蓬萊三山而來。蓬萊和方丈、瀛洲合稱三神山。《漢書·郊祀志上》:“自威、宣、燕召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共傳在渤海中。”這里借指小周后的居處。天臺女:相傳東漢永平年間,劉晨、阮筆肇同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留住半載。后以指仙女。這里借指小周后。
[7]翠云光:指女子光亮的頭發(fā)。
[8]潛來:暗自前來。珠瑣動:門環(huán)響動。珠瑣,飾有珍珠的門環(huán)。
[9]慢臉:形容女子嬌美的容顏。慢:同“曼”。《楚辭·招魂》:“蛾眉曼睩”。王逸注:“曼,澤也。”
【譯文】
今天晚上,花開明麗,月色暗淡,輕霧籠罩,正好到所愛的人那里去。穿著襪步行在香階上,手中提著金縷鞋。兩人終于在畫堂南畔相見了,女子嬌羞地依偎在戀人懷里,身體微微顫抖,好一會兒才從偷偷相會的緊張情緒中緩過來。女子輕輕地說:“相會不易,請您任意地愛憐我吧!”
貌若天仙的小周后獨居幽深的庭院,在畫堂午休時,靜寂無聲。枕頭拋到一邊,秀發(fā)雖然散亂地披在上面,但是美麗而有光澤,散開的衣服散發(fā)出陣陣異香。后主悄悄地來弄響珍珠門環(huán),驚醒了銀色屏風(fēng)旁的睡夢。一看是心中所想之人,便滿臉笑意相迎,兩人久久相視,有著無限深情。
【賞析】
據(jù)馬令《南唐書·女憲傳·繼室周后》記載,第一首是李后主與小周后(昭惠后之妹)幽會的情景。昭惠后患病,妹妹小周后進(jìn)宮探望,與李后主日久生情,于是兩人開始幽會之事。首句寫環(huán)境,嬌花吐艷,月色朦朧,再加薄霧彌漫,把花月都籠罩其中,有一種朦朧的美,正是男女幽會的好環(huán)境。下接“今宵”句,表現(xiàn)了小周后的心理活動。“刬襪”句更生動地表現(xiàn)出小周后此時的興奮、緊張又怕人發(fā)現(xiàn)的復(fù)雜心理,所以她脫掉了金縷鞋提在手里,穿著襪子走在香階上。下片寫見了李煜之后,在“畫堂南畔”,久久依偎在情人的懷抱中,身體一直微微顫抖。一個“顫”字,把久久期盼后終于得見,但又因偷情密約而緊張,余悸未平等種種情緒,都包容在內(nèi)了。結(jié)尾兩句,是小周后向李煜的告白。“出來難”,當(dāng)是事實,因為“難”,所以要更加珍惜這次相見,因此要“教君恣意憐”。
第二首也寫李煜與小周后幽會情事,不過是以李煜的角度來寫。上片寫貌美的小周后獨處畫堂,在“蓬萊”中“院閉”,又“無人語”,見其寂寞無聊,只以“晝寢”消磨長日。“拋枕”應(yīng)當(dāng)是李煜目之所見,只見她拋開枕頭,散開了頭發(fā),睡得正濃。“繡衣”句寫羅衣上散發(fā)的陣陣異香都可聞見。這兩句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潛來”的情景。下片寫幽會。“潛來”兩句寫得含蓄而生動。李煜是偷偷來的,正在仔細(xì)觀望時,不小心弄響了門環(huán),驚醒了小周后。睡眼朦朧的小周后看見是李煜,馬上以笑臉相迎,兩人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之中。
上一篇:李煜《秋鶯(殘鶯何事不知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