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慢①(江楓漸老)
【原詞】
江楓漸老②,汀蕙半凋③,滿目敗紅衰翠④。楚客登臨⑤,正是暮秋天氣。引疏砧、斷續殘陽里⑥。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⑦。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⑧。盡無言、誰會憑高意⑨?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⑩?
【注釋】
①《卜算子慢》:詞牌名,《樂章集》注“歇指調”。雙調八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后段八句五仄韻。
②江楓:江邊的楓樹。
③汀蕙:水邊平地上長的一種香草。
④敗紅衰翠:深秋季節,花草樹木都逐漸衰敗?!皵〖t”承接上句的“江楓”,“衰翠”承接上句的“半凋”的“汀蕙”。
⑤楚客:原指屈原,楚人屈原因為被他人誣陷,身遭放逐,流落他鄉,被稱為“楚客”,也泛指客居他鄉的人。另有說法,認為楚客指的是楚國的宋玉,其客居京邑,作《九辨》抒發登高臨水悲秋懷古之情,詞人有以宋玉自比之意。
⑥“引疏砧”句:是說稀稀疏疏的搗衣聲,在殘陽里斷斷續續地傳過來。疏砧(zhēn),稀稀疏疏的搗衣聲。砧,搗衣石。
⑦“脈脈”句:相愛之人遠隔千里,兩地相思,煙水阻隔。
⑧望斷:向遠處望,直到看不見。翠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天中記》:“巫山十二峰,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云、飛鳳、登龍、圣泉。”宋玉在《高唐賦》中寫了巫山神女化為朝云暮雨與楚襄王相會的故事——楚襄王田獵于高唐,夜夢一神女自稱為炎帝之女瑤姬,現為巫山之神,與楚襄王成就了一夜的夫妻情愛,到天明臨走之時告訴楚襄王:“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焙髞砣藗兙鸵猿颇河瓯扔髂信詯邸4颂幇涤闷湟?,云疏雨散,天高氣清,能夠化成“朝云暮雨”的神女自然難尋了。
⑨誰會:誰能理解。
⑩歸云:歸思。唐薛能《麟中寓居寄蒲中友人》詩:“邊心生落日,鄉思羨歸云。更在相思處,子規燈下聞。”
【譯文】
江岸的楓葉慢慢凋零,水洲上的蕙草也差不多開始凋零了,滿目雙百的紅花綠葉??途铀l,登高望遠,恰逢這樣的暮秋天氣。稀稀疏疏的搗衣聲,斷斷續續在殘陽中傳來。面對傍晚如此景象,不禁感傷懷人,新愁與舊恨,不斷涌現。
相愛之人遠隔千里,兩地相思,煙水阻隔。雨消云散天空高遠,望不盡遠處十二座蒼翠山峰。無言相訴,誰能理解登高望遠抒發心中的情意?即便寫出了千萬種離別之苦,誰又能駕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書?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
上片詞人描繪了江水周圍的景色,奠定了凄涼、蒼茫的基調,烘托出懷人的氛圍。開篇三句“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描繪了江邊有些慘敗的秋景。“敗紅”就是“漸老”的“江楓”,“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滿目”,則是舉楓樹、蕙草以概其余,點明正值深秋時節,所以看上去都是紅和綠兩種顏色。不是鮮紅嫩綠,而是慘敗的紅和綠?!皾u”和“半”意味正老、正凋,還將不斷地老下去、凋下去?!俺偷桥R,正是暮秋天氣?!秉c明了上面所寫的景色均為登高臨江所見,而當時正值暮秋天氣?!耙枵瑁瑪嗬m殘陽里?!痹~人開始寫所聞。深秋萬物開始凋零,讓人觸景生情,心生愁怨,何況在這“滿目敗紅衰翠”之中,耳中又聽到了稀稀疏疏的搗衣聲。在夕陽的映照下,更顯出了詞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清苦。“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边M一步點明了詞人所傷之情乃思念之情?!皩ν砭啊比郑猩衔牡乃娝?,啟下文的“傷懷念遠”,是對主旨的補充,說明這種“傷”和“念”并非偶然觸發,而是心上本就有的。從寫景過渡到抒情、“新愁舊恨相繼”,此刻先后涌上心頭,加深了這種愁怨的重量。
下片承接上文,直接道明了愁恨的緣由?!懊}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詞人與所思之人遠隔千里,山水重重,兩相懷念。一個“念”字,令作者懷人之情頓生層瀾。“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雨歇”一句,不僅說明了登臨時的天氣實況,而且點出是風吹雨打才會讓紅敗翠衰,寫出了暮秋雨后的情景,秋雨初停,詞人站在高山之上,看著雨后慘敗的風景。“望斷”句既是寫實,又是寓意。就寫實方面說,寫出了雨停云散之后,天高氣朗,極目所見,只有重重疊疊的山峰。就寓意方面說,則是講那位“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時也難以尋覓了?!巴麛啻浞迨保彩峭饺?。巫山有十二峰,詩人常在詩中使用李唐神女的傳說。這里詞人暗中抒發了對戀人的思念,側面表達了那個女子是如同天仙一般的人物。“盡無言,誰會憑高意?”更近一層,寫出了自己的思念無人可以理會,只能默然無語。最后以“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云誰寄?”結尾,表達了詞人的兩種感情,一是無人理會的“離腸萬種”,二是縱然寫下了相思也無法寄出的無可奈何。
本詞極具渲染效果,上片從正面寫情,然后將這種凄苦的情緒帶到了客觀的景物里面,讓整個氛圍變得更加凄涼寂寞。下片著重描寫了詞人的情緒上變化,采取了總起總收、間以分述的筆法,環環相扣,讓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抒發,將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永《安公子(夢覺清宵半)》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