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風情漸老見春羞)
【原文】
風情[1]漸老見春羞,到處芳[2]魂感舊游。
多見[3]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4]拂人頭。
【題解】
《柳枝》,原為民間歌謠,名《折楊柳》。樂府瑟調曲有《折楊柳行》。橫吹有《折楊柳歌辭》。清商曲辭有《月節折楊柳歌》。白居易居洛邑,翻制六朝之《折楊柳歌辭》得十二首,與劉禹錫唱和。新聲傳入教坊,聲情輕雋,與《竹枝》大同小異,與七絕微有區分,共二十八字,詩名《楊柳枝》,詞名《柳枝》。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二:“江南李后主嘗于黃羅扇上書賜宮人慶奴云:‘風情漸老見春羞(余詞略)。’慶奴,南唐一宮人小字。后主詩,實柳枝詞也。”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案:“此首別見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上、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七、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二、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四、清《全唐詩》第一函第二冊(題作賜宮人慶奴),未云是詞。沈雄《古今詞話》《歷代詩余》并引《客座贅語》(《歷代詩余》實引沈雄《古今詞話》之說,未檢原書)以為《柳枝詞》,未知何據。”
【注釋】
[1]風情:風月的情緒,也指男女在風晨月夕談情說愛的情事。
[2]芳:《西溪叢語》《邵氏見聞后錄》《墨莊漫錄》《客座贅語》《全唐詩》作“消”。
[3]見:同上作“謝”。
[4]穗:同上作“態”。植物的花實結聚在莖端的叫“穗”。煙穗:煙籠罩著的穗,形容很茂密,與“柳如煙”“柳生煙”同樣的表達。
【譯文】
美好的年華已經逝而不返,見到春天已讓人感到害羞,再到昔日同游的地方走走,真讓人感到失魂落魄。感謝這些似曾相識的柳枝,他們爭相將茂密的穗條垂下來,輕拂我的頭。
【賞析】
這是代宮女慶奴之作。主人公曾受過寵愛,可是青春不再,勉強求寵,招人厭煩,因而感昔傷今。
“風情”句自感年華已過,自傷自艾;“強垂”句求寵不得,不求不行,無可奈何,藝術的構思和造型都很值得學習。主人公的感慨代表了宮女們的共同心情,也是她們的必然遭遇,在那個時代具有普遍意義。后主代為抒情,體察入微,不以為恥,反以為樂,是他腐朽糜爛生活的十足表現。
宋代張邦基:江南李后主曾于黃羅扇上書賜宮人慶奴云:“風情漸老見春羞……”想見其風流也。扇至今傳在貴人家。(《墨莊漫錄》卷二)
宋代姚寬《西溪叢話》:畢景儒有李重光黃羅扇寫詩一首,云:“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銷魂感舊游。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后細字云“賜慶奴”。慶奴似宮人小字,詩似柳詩。
明代顧起元:“見春羞”三字,新而警。(《客座贅語》卷四)
清代《御選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三引《客座贅語》:南唐宮人慶奴,后主嘗賜以詞,云:“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芳魂感舊游。多見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拂人頭。”書于黃羅扇上,流落人間。蓋《柳枝詞》也。
上一篇:李煜《開元樂(心事數莖白發)》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煜《梅花二首(殷勤移植地)》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