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詠老見示
劉禹錫
人誰不愿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偷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注釋:
①此詩作于開成二三年間,作者時在洛陽。②帶頻減:指身體消瘦﹐腰圍變小?!赌鲜?middot;沈約傳》載沈約老病,與徐勉書謂:“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③“廢書”句:意為因惜眼力而少看書。④“多炙”句: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用藥物熏炙治療。⑤諳(an)事:熟知事體。⑥“閱人”句:陸機《嘆逝賦》:“川閱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閱人而為世,人冉冉以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⑦僚然;自然超脫貌。⑧桑榆:喻日暮,此處比喻年老?!短接[》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曹植《贈白馬王彪》:“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賞析:
劉禹錫此詩乃酬和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詩:“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與白居易此詩對比,可見劉禹錫酬和之作既有老年人的正常心態,又更通達情理,頗有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之慨,不似白居易之老態龍鐘。其中“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兩句,可謂經歷風波,閱盡人世者之語,可見其洞穿世事,練達人情之智。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兩句,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歷來多為人所稱揚,明代胡震亨云:“劉禹錫播遷一生,晚年洛下閑廢﹐與綠野、香山諸老優游詩酒間,而精華不衰,一時以詩豪見推,公亦自有句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公自貞元登第﹐歷德、順、憲、穆、敬、文、武七朝,同人凋落且盡,而靈光巋然獨存,造物者亦有以償其所不足矣。人生得如是,何憾哉!”(《唐音癸簽》卷二五)瞿佑謂:“劉夢得……暮年與裴、白優游綠野堂,有‘在人稱晚達﹐于樹比冬青'之句,又云‘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其英邁之氣老而不衰如此。”(《歸田詩話》卷上)何焯也頗稱賞此詩之氣勢,云:“四語中極起伏之勢。結句氣既不衰,文章必傳無疑。”(卞孝聾《劉禹錫詩何焯批語考訂》)。
上一篇:劉禹錫《荊門道懷古》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