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獻仙音①(追想秦樓心事)
【原詞】
追想秦樓心事②,當年便約,于飛比翼③。每恨臨歧處④,正攜手、翻成云雨離拆⑤。念倚玉偎香⑥,前事頓輕擲⑦。
慣憐惜。饒心性⑧,鎮(zhèn)厭厭多病⑨,柳腰花態(tài)嬌無力。早是乍清減⑩,別后忍教愁寂。記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將息。遇佳景、臨風(fēng)對月,事須時恁相憶?。
【注釋】
①《法曲獻仙音》:詞牌名。陳旸在《樂書》中記載:“法曲興于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鐘、磬之音。
②秦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后乘鳳飛升而去。
③于飛比翼:即比翼雙飛,翅膀挨著翅膀,一同飛翔,常用來形容結(jié)成夫妻。于,語助詞。《詩大雅卷阿》:“鳳凰于飛,翙翙其羽。”
④臨歧:指到了分別的路口。
⑤翻成:反而成了。離拆:分離。
⑥倚玉偎香:指男女風(fēng)情之事。
⑦頓:即時,頓時。
⑧饒心性:情感豐富,多愁善感。
⑨鎮(zhèn):常常。厭厭:同“懨懨”,提不起精神。
⑩乍清減:突然消瘦。
?孜煎:憂慮,思念之極。剩:多。將息:養(yǎng)息,將養(yǎng)。
?事須:每須,時時要。
【賞析】
這是一首寫相思之詞。
詞人在上片主要追憶往事,開篇便明言自己此為追憶,想與這位女子曾經(jīng)立下誓言,比翼雙飛。之后,又交代了自己終究辜負了對方的期望,于是有了“每恨臨歧處,正攜手、翻成云雨離拆”的行為,訴說每每到了分別的時候,就辜負對方一次。“正攜手、翻成云雨離拆”的痛苦與無奈,一個“恨”字,透出了內(nèi)心的不安與自責(zé)。所以分別后,柳永總是在回念著過去的情愛,責(zé)怪著自己的“輕擲”。這上片全是追述前事前情,所以,上片三韻分別用“追想”“每恨”“念”三個詞兒開頭,引出內(nèi)心的層層波瀾。
下片主要寫思念家人。正是由于詞人心存悔恨,所以一直忘不掉對方。下片在上片抒寫內(nèi)心情愫的基礎(chǔ)上,先轉(zhuǎn)入對這位女子情態(tài)的描摹:這位自己念念不忘的女子,她多愁善感,所以常常提不起精神,變得嬌柔多病。已“早是乍清減”;從側(cè)面又表現(xiàn)了詞人的自責(zé):都怪我,你才會如此不愛惜自己,身體才會清減了不少。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詞人的不忍:我怎忍心讓你在離別后這樣悲愁孤寂!字里行間透著詞人對她的憐愛。于是接下來再進一步轉(zhuǎn)入對這位女子的憐惜、掛念以及近乎絮叨的囑咐:讓她牢牢記住過去的“盟言”,潛臺詞則是我是不會忘卻這盟言的;勸她“少孜煎”,多“將息”,潛臺詞則是好好保重,來日方長,以待相聚;囑她每遇“佳景”良時,時時相憶,潛臺詞則是我也定是如此相憶。設(shè)若柳永對這位女子沒有一片真情,是不可能如此愈轉(zhuǎn)愈深、如此細密溫存、體貼入微的。
由于上下兩片敘寫的角度有所不同——上片是自抒情愫,下片是訴向伊人,故而上片的語言近于雅,甚至化用了前人詩句;下片的語言則近俗,多用當時口語。還值得一提的是,柳永恁般俚俗的一句“少孜煎、剩好將息”,在較他晚半個世紀的詞人晁端禮筆下,卻化作鄭重的一句:“古人言語分明道,剩須將息少孜煎。”(見晁詞《踏莎行》)
上一篇: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永《甘草子(秋盡)》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