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1]
【原文】
水急愁無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極目望[2],又作斷腸分[3]。
鄭驛來雖及[4],燕臺哭不聞[5]。
猶馀遺意在,許刻鎮南勛[6]。
【注釋】
[1]南山:指秦嶺南麓的梁州興元府(今陜西省漢中市)。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十一月,令狐楚卒于山南西道節度使官舍。李商隱于十二月護送靈樞返長安。這是途經今陜西省寧強縣北之嶓冢時所作。《水經注》引《漢中記》曰:“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俗以嶓冢為分水嶺。”
[2]那:況。
[3]斷腸分:水向山嶺兩邊分流,隱喻與令狐楚永訣。
[4]“驛”:一作“邑”。《漢書·鄭當時傳》:“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請謝賓客,夜以繼日。”來雖及:指趕上在楚卒之前到達興元。
[5]燕臺: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名燕昭臺,又名黃金臺。此借指令狐楚幕。
[6]許刻鎮南勛:指請商隱為其撰墓志銘事,參《撰彭陽公志文畢有感》詩。《晉書·杜預傳》:“拜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刻石為二碑,紀其勛績,一沉萬山之下,一立峴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新唐書·令狐楚傳》:“疾甚,……自力為奏謝天子,召門人李商隱曰:‘吾氣魄且盡,可助我成之。’……書已,救諸子曰:‘吾生無益于時,無請謚,勿求鼓吹,以布車一乘葬,銘志無擇高位。’”
【譯文】
水流湍急,下臨無地,山高谷深所以水汽凝結成云。更何況極目遠望,山嶺的流水在這里一分為二。令狐楚當時善待過的賓客雖然及時趕來,但燕臺再也聽不見令狐的哭聲了。令狐楚的遺言還在,我將他的功績刻在墓志銘上,以傳久遠。
【賞析】
開成二年十二月,詩人送令狐楚喪,回長安途中經分水嶺,因思及于此與令狐楚之永訣,內心沉痛,故而作此篇。全詩以“愁”貫串。首聯借景寫愁,此詩首聯“水急愁無地,山深故有云”寫得極妙。既寫歸途所見之景,又以急水、神山、層層濃云,營造陰霾、壓抑、苦悶、荒蕪的氛圍,寄寓詩人因令狐楚之死紛亂繁雜、苦痛的心情。此句自然流轉,既合乎格律,聲韻又不著痕跡,煉字煉意,頗有神韻,有老杜律詩之風。頷聯“斷腸”句既寫流水自山嶺一分為二的情景,也暗寓與令狐楚永訣的事實,從詩人的人生際遇而言,令狐楚的逝世也確為詩人人生的分水嶺,此句一語成讖。頸聯抒情由暗轉明,“哭不聞”三字,直接抒發詩人對令狐楚之死的痛心。尾聯寫令狐楚死后,詩人為其作墓志銘,一句“遺意在”道盡古今多少生離死別!
上一篇:李商隱《石城》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西南行卻寄相送者》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