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樓[1]
【原文】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2]。
欲問孤鴻向何處[3]?不知身世自悠悠[4]。
【注釋】
[1]夕陽樓:原注:“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舊鄭州之名勝,始建于北魏,為唐宋八大名樓之一。蕭侍郎,即蕭澣。夕陽樓:蕭澣為鄭州刺史時所建造。《舊唐書·文宗紀》:“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三月,以給事中蕭澣為鄭州刺史,入為刑部侍郎。九年六月,貶遂州司馬。”《地理志》:“遂州遂寧郡,屬劍南東道。”蕭澣貶遂州司馬,不久病逝,李商隱作有《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2]重城:即“層樓”,指高高的城樓。樓:指夕陽樓。
[3]孤鴻:孤雁,指蕭澣。
[4]悠悠:形容漂泊無依的樣子。
【譯文】
入目所及是一片柳暗花明的春色,但我愁緒滿懷,春色也沾染憂愁,繞著天時轉;爬上層層高樓之后,還要登上更高的夕陽樓。想問孤飛的大雁,你將飛向何方?豈不知自己的身世,同樣漂泊零落。
【賞析】
登高望遠,乃歷代文人熱衷之事,“往往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心中煩悶也往往因眼前開闊之景一掃而盡,此詩卻不盡然。雖也用生動的筆墨描繪高樓獨立、柳暗花明、孤鴻高飛等闊大絢麗之景,但詩人因友人蕭澣被貶,自己沉淪寂寥,前路黯淡,始終滿懷心事,惴惴不安。
“首兩句”倒裝,“花明柳暗”應是在“上盡重城更上樓”極目遠眺之時所見。但第二句于第三句“欲問孤鴻向何處”,又是順敘,可見構思精巧。“上盡重城更上樓”,已經“上盡重城”卻還要“更上樓”,人的意志力和期待已經被一重重的高樓消磨殆盡,詩人的身心已是疲憊不堪。登樓遠眺,柳暗花明,風光上佳。可詩人卻沒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豪情壯志,反而“繞天愁”,以美襯愁,更凸顯詩人內心的愁苦凄涼。
而后兩句,蘊藏著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劇,詩歌的情緒由“愁”轉入凄婉。“欲問”與“不知”,一問一答,或者說是作者的自問自答。朋友即將被貶遠行,詩人同情他的遭遇,不禁替他擔心,一句“孤鴻向何處”,流露出對友人前途的擔憂,真摯哀傷。可轉念想到自己又何嘗不是那孤鴻,漂泊無依,在夕陽西下之際獨自而飛,只嘆一聲“身世自悠悠”。
上一篇:李商隱《詠史》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