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詠江南土風
【原文】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殘水下寒塘。
飯香獵戶分熊白①,酒熟漁家擘蟹黃。
橘摘金苞隨驛使②,禾舂玉粒送官倉。
踏歌夜結田神社③,游女多隨陌上郎。
【注釋】
①熊白:熊背上的白脂,為珍肴美味。
②金苞:指金橘。隨驛使:指向朝廷進貢。驛使,驛站傳送文書等物的使者。
③踏歌:眾人牽手并以足踏地為節奏而歌的風俗。田神社:古時農村為祭土地神而舉行的一種活動。
【譯文】
江南十月,尚無寒霜,但時已深秋,樹木開始落葉,給人一種高兀之感,塘中之水已微寒,其水面也低于以往。
那獵戶之家,飯熟之時,香味彌漫,大家互相分著熊脂;那漁人之家,酒已溫好,人人自己動手擘著蟹肉下酒。
人們摘下金橘,由驛使帶走,進貢朝廷;舂出如玉粒般的稻米,源源送往官倉。
夜晚時分,人們結隊集于土神廟前,手拉手踏地而歌,祝賀豐收,那出游的女子們跟隨自己心目中的郎君,歡聲笑語蕩漾在田間小路之上。
【賞析】
此詩熙寧四年作于葉縣。黃庭堅時任汝州葉縣尉,這是他進士及第后擔任的第一個官職。作為生長于江南明山秀水間的詩人,首次在中原地區為官,肯定對故鄉有揮之不去的留戀,本詩就是這樣一首懷鄉之作。
首聯二句先寫出江南十月之景,尚無寒霜,但也已經有秋日之致,高林,殘水,寒塘。頷聯二句展示了漁獵之家的生活,飯香彌漫,互分熊白的熱鬧一片,手擎蟹黃,溫酒入肚時的暢然。“熊白”和“蟹黃”給人以強烈的色彩對比,猶如畫中的重彩之處。頸聯二句選了人們摘橘入貢、舂米交糧的場景,展現了一幅江南豐收的景象,那顆顆金橘,那粒粒白米,給人一種豐饒之感。尾聯選擇踏歌尋歡、祭祀社神的場面,那頗具浪漫的民俗風情,引人入勝。整首詩通過這一系列畫面的展示,寄托了作者濃濃的鄉思。
上一篇:黃庭堅《戲和答禽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