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①。仿佛夢魂歸帝所②,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③,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④,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⑤。
注釋
①“天接”二句:謂夜色將盡時,滿天云霧中,微露曙光,天河漸轉,意想中如千帆飛舞。星河,天河。轉,移動位置。
②帝所:天帝的處所,天宮。
③路長、日暮:表示沒有出路。
④“九萬里”句:表示自己正要像鵬鳥那樣高飛遠舉。
⑤蓬舟:蓬草似的輕舟。三山:指傳說中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賞析
這首詞寫作為女性的李清照的理想與苦悶。“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寫拂曉時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還沒有人在詞里描寫過大海。作者用“接”、“轉”、“舞”三個動詞,寫海天動宕的境界。“星河欲轉”,點出時間已近拂曉。“千帆舞”寫大風,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為李清照是山東人,對海的見聞較多,所以寫得出這樣的境界。“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意謂我原本就是天帝那兒來的人,現在又回到了天帝處所。這和蘇軾《水調歌頭》中“我欲乘風歸去”的“歸”字意義相同。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由天帝“殷勤問我歸何處”引出作者的感慨。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就是李清照“路長日暮”的出處。這兩句是說人世間不自由,縱使學詩有驚人之句,也依然是“路長日暮”,找不到理想的境界。“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莊子·逍遙游》寫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幾句是說看大鵬已高翔于九萬里風之上,大風啊,不要停止,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萊三島去吧。
李清照從小所接受的是男性社會的士大夫文化,她對此是認同的,所以常常在詞中體現出士大夫的思想情感;但是另一方面,李清照畢竟是女性,她認同士大夫文化,士大夫文化卻并不認同和接納她,她在這個男性社會是沒有實現理想的機會的。所以這使她感到煩悶和窒息。她要求解脫,要求有廣闊的精神境界,這首詞就充分表示出她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但這種愿望在她生活的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只有把這種愿望寄托于夢中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在這境界中尋求出路。在那個時代,身為女子而不安于社會給她安排的命運,大膽提出沖破束縛、向往自由的要求,確乎難得。
在藝術上來說,這首詞馳騁豐富的想象,用屈原《離騷》、《遠游》和莊子《逍遙游》的情感、意境來寫小詞,境界宏闊,風格豪邁,極富浪漫色彩,充分顯示出詞人青年時代的開闊胸襟、豪邁氣概和卓越才情。盡管李清照是以婉約著稱的詞人,提出“詞別是一家”,并不認同蘇軾的豪放詞,但當她情之所至,意之所至,豪縱一面的性情氣質自然流露時,便有了這首并不受她自己的詞論所約束的獨樹一幟的《漁家傲》。
上一篇:少女懷春詞《點絳唇·蹴罷秋千》賞析,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賞析、寫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