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①
【原文】
酒澆胸次不能平②,吐出蒼竹歲崢嶸③。
臥龍偃蹇雷不驚④,公與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處⑤,松煤淺染飽霜兔⑥。
中安三石使屈蟠⑦,亦恐形全便飛去。
【注釋】
①次韻:接連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也叫步韻。黃斌老:指宋代畫家文與可的妻侄,四川梓潼人,擅長畫墨竹。
②胸次:即胸中,胸間。也指胸懷。
③崢嶸:即歲月崢嶸,此處指蒼竹生于寒冬嚴峻天氣。
④臥龍:這里形容樹木或樹根盤曲的樣子。偃(yǎn)蹇(jiǎn):即橫臥狀。
⑤石泓:指硯臺。
⑥松煤:此處指用松煙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秋兔毛制成的毛筆。
⑦屈蟠:此處指盤曲。
【譯文】
酒流入胸中,心中抑郁久久無法平靜,吐出來青蒼的竹子,能忍受那嚴寒的冬季。
橫竹像偃蹇而臥的神龍,即使雷震于前也不驚懼。大概是畫家和竹子都把自己的形骸忘掉了吧。
晴窗倒影映在石硯的水中,磨好了松煙墨,蘸飽筆頭上雪白的兔毛。
在畫中,安放三個怪石,使竹子屈曲盤繞著,恐怕它如龍有全形而破空飛走。
【賞析】
這首詩是黃庭堅為黃斌老所作的題畫詩,詩中交叉用筆,首聯先寫其胸有不平,以畫竹子抒發出來。頷聯即寫其所畫之竹“臥龍偃蹇雷不驚”,再又聯想到人,寫人與竹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即“公與此君俱忘形”。頸聯“晴窗影落石泓處,松煤淺染飽霜兔”寫其揮毫運筆,從而承接上文,既有所畫之竹的展現,又有畫竹之人的風神。尾聯是隨著畫竹過程的結束而作結,“中安三石”意在何為?那就是竹子畫得十分有神,怕它如龍有全形而破空飛走,從而更加突出所畫橫竹栩栩如生。
據說,此詩為黃庭堅在元符元年(1098)被朝廷貶謫到戎州的時候所寫。當時,詩人被貶謫后總是郁郁寡歡,不過,他和擅長畫竹子的黃斌老關系很好。有一次,黃斌老就親自作了一幅畫送給黃庭堅,這首詩便是黃庭堅為這幅畫所作。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黃斌老所畫竹子極為傳神,黃庭堅對黃斌老畫技的贊賞之情也可看出。
上一篇:黃庭堅《次韻馬荊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登快閣》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