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詩作于乾元二年,詩人長流夜郎遇赦還武昌時,玩味此詩,有一種痛定思痛地回憶過往的情緒。
漢代賈誼因有革新政治的才具而受文帝倚重,將委以公卿,卻為當時權貴排斥,讒以“洛陽之人,少年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而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作了“遷客”(貶謫之人)。李白引賈誼自喻,就近言之,是為自己受永王謀逆事件牽連長流夜郎而發;就遠言之,還兼包天寶初待詔翰林而終被賜金還山之事,自那以后,他即有“漢朝公卿忌賈生”之嘆。“一為遷客去長沙”,十五年過去了,唐王朝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故,回思往事,恍如隔世。一向就深憾“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詩人,而今“西望長安”,更有說不出的悲哀,其“不見家”云云,實有一種政治上歸宿無依之感。
后二句似忽然撇開感慨,只就眼前情景寫來,乍看不過是直賦“聽黃鶴樓上吹笛”之事,其實語意“活相”(《梅崖詩話》),足以啟發讀者想象。首先,聽笛的地方是“黃鶴樓中”,這里有一個“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傳說,最易動傷逝與離別之情。笛曲《梅花落》就與離別情思有關。高適《塞上聽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即其例。“江城五月落梅花”,亦將曲名活用,造成虛象,遠不止笛滿江城的字面意義。江城五月不應落梅,五月落梅猶如六月飛霜一樣是異常情事,如無感天動地之怨苦何以致之!
全詩就通過如此空靈的抒情寫景,將詩人懷戀故國的情緒和政治上屢遭打擊的悲哀交織而出,感人至深。雖然悲苦,卻又毫無齷齪寒儉之態,依然是揮斥飄逸,氣象昂揚。故謝榛《四溟詩話》云:“作詩有三等語:常上語、堂下語、階下語,知此三者可以言詩矣。凡上官臨下官動有昂然氣象,開口自別。若李太白‘黃鶴樓中吹玉笛,五月江城落梅花’,此堂上語也。”
上一篇:李白《永王東巡歌》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李白《遠別離》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