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①
江南臘盡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③。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④?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⑤,無個事、一成消瘦⑥。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⑦。
①據傅藻《東坡紀年錄》,熙寧十年(1077)三月一日,蘇軾與王詵會于汴京之四照亭,“有倩奴者求曲,遂作《洞仙歌》、《喜長春》與之。”按王詵,字晉卿,能詩善畫,娶英宗女,封駙馬都尉。
②臘盡:已過了舊年臘月(十二月)。
③“細腰肢”二句:以柳枝喻歌女細腰。
④“永豐坊”三句:化用白居易《柳枝詞》:“永豐坊里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永豐坊,在長安。金絲,喻嫩黃的柳絲。
⑤綠葉成陰:杜牧《嘆花》詩:“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⑥無個事:沒有一些兒事情。
⑦“便吹散”二句:謂東風吹散閑愁。春皺,指緊皺的眉頭。
上一篇:《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寫作背景、注釋
下一篇:《陽關曲·中秋月》寫作背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