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留東野①
【原文】
吾與東野生并世③,如何復躡二子蹤④。
東野不得官⑤,白首夸龍鐘⑥。
韓子稍奸黠⑦,自慚青蒿倚長松⑧。
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⑨。
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鐘⑩。
吾愿身為云,東野變為龍。
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注釋】
①東野: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詩人,韓愈的好友。
②不相從:指不常在一起。相從:相隨左右。
③并世:同一時代。并:同。
④如何復躡(niè)二子蹤:為什么又像他們那樣(別多聚少)呢?復:又。躡:踩、追隨。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⑤不得官:寫詩時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職。
⑥夸:號稱。龍鐘:形容年老體衰、行動笨拙之態。
⑦韓子:詩人自指。奸黠(xiá):狡猾。
⑧青蒿:小草,詩人自比。長松:比喻孟郊有高松喬木之才。
⑨駏蛩(jù qióng):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常背負另一種叫“蟨(jué)”的動物行走,蟨則為它取甘草吃,它們互相幫助為生。
⑩寸筳(tíng):小竹枝,這里也是詩人自比。巨鐘:比喻孟郊。
?無由逢:沒有機會相逢。此指離別與我們無關。無由:沒有門路或機會。
【譯文】
以前因為拜讀李白與杜甫的詩,被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所感動,總是悵恨他們兩人不能長期相隨在一起。
我和孟東野有幸生在同一個時代,不知為什么又重蹈李、杜二人的足跡,聚少離多。
孟東野考中了進士后卻沒有被任用為官,如今已經白發蒼蒼,只能自以老態龍鐘來向人夸說。
韓愈我稍有些小聰明,但與東野相比,自愧渺小如同青蒿倚靠著挺拔的青松。
我欽佩東野,甘愿低頭向東野下拜,希望永不分離,如同相依為命的駏和蛩。
東野此番離我南下將一去不回頭,我的挽留就像拿起寸草之莖去撞擊巨大的銅鐘。
我希望自己能化身為天上的白云,希望東野變幻成乘云駕霧的飛龍。
這樣我就可以環繞在東野的四面八方,上下浮游永遠追隨,那么人間即使有離別,也與我們無關。
【賞析】
此詩約作于貞元十四年(798年),當時韓愈在汴州刺史董晉幕中做觀察推官。孟郊此時客游在汴州,這一天將要離開汴州南行,韓愈前來設宴相送,依依惜別之際,吟出此詩,作以留別。
詩中首先寫自己曾因拜讀李白和杜甫之間的酬答之詩,被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所感動,忍不住發出“長恨二人不相從”的感慨,其實這也是詩人以李白和杜甫自比。韓愈比孟郊小十七歲,孟詩多表現寒苦遭遇,而韓詩略比孟詩粗放,他們之間相互欣賞,也算是以詩會友的“忘年交”了。這里雖未出現“留”字,但緊緊扣住了詩題《醉留東野》中的“留”字,從而使二人之間的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主要是對二人的處境與性格作了相互比較。“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鐘”,這是在說明孟郊的現狀是無官可做,雖然已經白發蒼蒼了,卻一直沒能得到朝廷重用,此中暗含了一種嘆惜之情;緊接著韓愈寫自己“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韓愈在此承認自己相比孟東野的耿直,實在是有點“滑頭”,也因而比他稍稍能周旋于官場,但在東野這株文才挺拔的“長松”面前,“自慚有如青蒿”。也就是說,雖然自己如今在幕府中任職,但比起孟郊的才能,實在是自愧不如。
結尾“吾愿身為云,東野變為龍”,是詩人心中的一種美好愿望,是在祝愿二人的友誼長存,就像祥云與飛龍一樣,長期相伴相隨,永不分離,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敬慕與惜別之情。
全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表面以“醉”言出之,實則是設想奇僻,于幽默風趣的言辭中,足見兩人感情深厚。
上一篇:韓愈《贈崔復州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韓愈《雉帶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