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一笑正墮雙飛翼。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以唐玄宗、楊貴妃孽緣為詩,不獨白居易有《長恨歌》,李杜大家亦有之,——蓋李白以《遠別離》為《長恨歌》,杜甫則以《哀江頭》為《長恨歌》。
本篇與前詩為同時所作。去年即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二日乙未小雨天氣,玄宗倉皇奔蜀;十三日丙申,軍行至馬嵬驛發生嘩變,殺楊國忠,并逼玄宗賜楊貴妃自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七月肅宗即位靈武。八月杜甫即得到上述消息,奔行在途中陷賊。至德二年(757)年春,杜甫偷偷行至曲江,目睹江柳、江花、江水及眼前宮殿的荒涼,憶帝妃行幸游樂之舊事,想馬嵬之變的凄涼,感賦此詩。
全詩共分三部分。前四句為一段,寫潛行曲江的滿目悲涼。詩以“少陵野老”自稱,蓋與《詠懷五百字》一樣,不以率府為意也。“吞聲哭”三字寫出詩人不能不哭而又欲哭不敢、只能吞聲飲泣,昔日游覽勝地,今日不敢公然前往又不能不來、只能向最偏僻之處偷偷潛往的情狀;“吞聲哭”三字,與“潛行曲江曲”五字,寫出詩人由衷的傷時念亂之情,和淪陷區壓抑恐怖的處境,所謂“苦音急調,千古魂消”(《杜詩鏡銓》)。下兩句寫江頭宮門盡鎖,雖有細柳新蒲,更有何人欣賞?!盀檎l綠”三字反詰得妙,宋詞人姜夔名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即從此化出,正是花柳無主,有不如無,與《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同致,蓋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
繼八句寫亂前帝妃行幸曲江的盛況。先總一筆,用霓虹般的彩旗代指天子儀仗之盛,謂其使萬物沾光。然后用漢代趙飛燕代出楊妃?!暗谝蝗恕笔谷寺撓氲?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baijuy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白居易《長恨歌》“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楊妃當時儼然成了第一夫人,和皇帝夜同床、出同車,寸步不離?!拜偳安湃恕彼木?,朱鶴齡以為反映了唐時天子游幸有才人射生(射活靶子)之制,特新舊《唐書》失載。這種推測是有根據的。按中唐王建《宮詞》云:“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旋獵一邊還引馬,歸來花鴨繞鞍垂”,可知其制:參與射生的乃宮女即此詩中女官“才人”,射生時換卻紅妝、身著戎服,臨行天子賜酒,則行男兒跪拜之禮;一般射生主要是鴨子之類活靶。不過杜甫此詩不同于王建的紀實,為了增強美感和詩意,用了一個特寫鏡頭——“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這一笑是“千金一笑”,點明玄宗游苑多為娛樂貴妃也。這個“一笑正墜雙飛翼”的另一層妙用是雙關,暗示玄宗與貴妃樂極生悲,種下不幸的根苗。經過這樣的暗示,下文就出其不意地轉到馬嵬事變上來。
末八句為第三段,寫對馬嵬事變的感傷?!懊黜X”代貴妃,她已血濺馬嵬,埋骨渭濱,而魂游于異鄉;玄宗則由劍閣到了成都。彼此懸崖撒手,永不相干。這里既有惋傷,也有痛恨,感情是十分復雜的。于是最后四句說,人是有情的,而自然無情、歷史無情,“花自飄零水自流”,秋去春來,永無終極;而帝妃大錯鑄成,卻無藥可救。多情的詩人越想心越亂,一時竟迷失方向,突然發現自已欲往城南,卻往城北的路上去了。
白居易《長恨歌》把唐玄宗、楊貴妃作為一個愛情傳奇故事的主人公來加以刻劃的,所以基本傾向是玩味和同情。杜甫《哀江頭》寫的是時事,忠實于歷史事實,所以基本傾向是悲傷和痛心。《長恨歌》是敘事詩,詩人只充當一個敘事人而已;《哀江頭》是抒情詩,詩人是抒情主人公,而帝妃則是他的哀悼對象。故《長恨歌》按敘事步驟一步步走向高潮,極善鋪陳;《哀江頭》則以抒情的筆法寫來,劈頭就是抒情,然后插說,然后復轉入抒情,結構上有大的跳躍,比如說到帝妃的生死離別,就幾乎略去了整個馬嵬事件,直接飛躍到悲劇的高潮,便表現出凝練的特色。
上一篇:杜甫《春望》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
下一篇:杜甫《羌村三首》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