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③。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④,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⑤,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⑥,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⑧。
①丙辰:即熙寧九年(1076)。達旦:直到早晨。子由:蘇轍之字,時在齊州(今山東濟南)李公擇幕下任掌書記。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評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馀詞盡廢。”張炎《詞源》:“此詞清空中有意趣。”王國維《人間詞話》稱此詞“格調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
②“明月”二句: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③“不知”二句:唐·韋瓘《周秦紀行》引詩:“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云階拜洞仙。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宮闕,宮殿。
④瓊樓玉宇:據顏師古《大業拾遺記》,瞿乾祐于江岸賞月,曾見月中“瓊樓玉宇燦然”。
⑤起舞弄清影:用李白《月下獨酌》成句。
⑥綺戶:即綺窗,雕有美麗花紋的窗戶。
⑦“不應”二句:化用石曼卿“月如無恨月常圓”詩句。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
⑧“千里”句:南朝·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唐·孟郊《嬋娟篇》:“月嬋娟,真可憐。”唐·許渾《懷江南同志》詩:“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嬋娟,代指月。清·黃蘇《蓼園詞選》:“人有離合,月有圓缺,皆是常事,惟望長久共嬋娟耳,纏綿惋惻之思,愈轉愈曲,愈曲愈深。”
上一篇:蘇軾《畫堂春·寄子由》寫作背景、注釋
下一篇:蘇軾《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寫作背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