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題解】
本篇屬于《相和歌·清調曲》歌辭。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曹操在帶兵征討高干的途中所作。高干是袁紹的外甥,投降曹操之后又反叛,為此,曹操帶兵親征,北上作戰。本詩便描繪了征戰途中的辛苦及艱難。
【原文】
北上太行山①,艱哉何巍巍②!羊腸坂詰屈③,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④,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⑤,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⑥?思欲一東歸⑦。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⑧。迷惑失故路⑨,薄暮無宿棲⑩。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樂府詩集》卷三十三)
【注釋】
①太行山:河內的太行山,今河南沁陽北。
②巍巍:高大的樣子。
③羊腸坂詰(jié)屈:羊腸坂,從沁陽經過天井關到達晉城的道路,因為像羊腸一樣曲折,所以稱為羊腸坂。詰屈:曲折。
④蕭瑟:風吹樹木的聲音。
⑤延頸:伸長脖子。
⑥怫(fú)郁:心里不安,愁悶。
⑦東歸:回去的意思。曹操是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
⑧中路:半道上。路:晉樂所奏“路”作“道”。
⑨故:晉樂所奏“故”作“徑”。
⑩薄暮無宿棲:薄暮無,晉樂所奏“薄暮無”作“暝無所”。宿棲:住宿的地方。
?《東山》:《詩經·豳(bīn)風》中的一篇,寫的是跟隨周公在外征戰的戰士思念自己的家鄉。
?悠悠:形容思念綿長。
【精要簡介】
這是一首反映東漢末年軍旅征戰之苦的詩作。
詩作的前四句主要是寫景,以此突出太行一行的艱苦;第五句到第十句則借景抒情,描繪出詩人內心的悲涼、沉重和壓抑;第十一句到第十四句,則寫出了詩人對目前狀況的嘆息、憂郁及迫切地想要東歸的心情;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則寫出了征討途中的艱苦。整首詩充滿了蒼涼悲壯的基調。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敘事三者結合得非常巧妙的一首詩。寫景時,如巍巍的太行山,蜿蜒曲折的小道,搖擺的樹木,不時出沒的大熊等,都描繪得異常逼真;抒情時,則是以“嘆息”“怫郁”“思東歸”等字眼,表達出行軍之艱難,思鄉之濃烈,悲涼凄苦,惹人動容;敘事時,又把自己的抱負和周公相連,描繪出東漢末年動蕩不安的社會生活,表達出對戰士的關懷之情,升華了整首詩作,賦予了本詩極強的生命力。
上一篇:曹操《立太子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蠲河北租賦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