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周作人《卯字號的名人(一)》散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10 14:03:42

卯字號的名人(一)

為了記錄林蔡二人的筆墨官司,把兩方面的文件抄寫了一遍,不意有六七千字之多,做了一回十足的“文抄公”,給“談往”增加了不少的材料,但是這實在乃是欲了解“五四”以前的北大情形的資料,不過現在已經很是難得,我恰有一冊《蔡孑民先生言行錄》下,里邊收有此文,所以拿來利用了。我本來還有《公言報》上的原本,卻已經散失,這回轉錄難免有些錯字,只是隨了文氣加以訂正,恐怕是不很靠得住的。現在這重公案既然交代清楚,我們還是回過頭去,再講北京大學的事情。那時是民國六年(一九一七)的秋天,距我初到北京才五六個月,所以北大的情形還是像當初一個樣子,所謂北大就是在馬神廟的這一處,第一院的紅樓正在建筑中,第三院的譯學館則是大學預科,文理本科完全在景山東街,即是馬神廟的“四公主府”;而且其時那正門也還未落成,平常進出總是走西頭的便門,即后來叫作西齋的寄宿舍的門的。進門以后,往北一帶靠西邊的圍墻有若干間獨立的房子,當時便是講堂,進去往東是教員的休息室,也是一帶平房。靠近南墻,外邊便是馬路,不知什么緣故,普通叫作“卯字號”,隨后改作校醫室,一時又當作女生寄宿舍。但在最初卻是文科教員的預備室,一個人一間,許多名人每日都在這里聚集,如錢玄同、朱希祖、劉文典以及胡適博士,還有談紅樓故事的人所常談起的,沈二馬諸公——但其時實在只有沈尹默與馬裕藻而已;沈兼士在香山養病,沈士遠與馬衡都還未進北大;劉半農雖然與胡適之是同在這一年里進北大來,但是他擔任的是預科功課,所以住在譯學館里。卯字號的最有名的逸事,便是這里所謂兩個老兔子和三個小兔子的事,這件事說明了極是平常,卻很有考據的價值;因為文科有陳獨秀與朱希祖是己卯年生的,又有三人則是辛卯年生,那時胡適之劉半農和劉文典,在民六才只二十七歲,過了四十多年之后再提起來說,陳朱二劉已早歸了道山,就是當時翩翩年少的胡君,也已成了十足古希的老博士了(胡氏亦已逝世)。

這五位卯年生的名人之中,在北大資格最老的要算朱希祖,他還是民國初年進校的吧,別人都在蔡孑民長校之后,陳獨秀還在民五冬天,其他則在第二年里了,朱希祖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在北大主講中國文學史,但是他的海鹽話很不好懂,在江蘇浙江的學生還不妨事,有些北方人聽到畢業,還是不明白。有一個同學說,他聽講文學史到了周朝,教師反復的說孔子是“厭世思想”的,心里很是奇怪,又看黑板上所寫引用孔子的話,都是積極的,一點看不出厭世的痕跡,尤其覺得納悶;如是過了好久,后來不知因了什么機會,忽然省悟教師所說的“厭世”思想,實在乃是說“現世”思想,因為朱先生讀“現”字不照國語發音如“線”,仍用方音讀若“艷”,與厭字音便很相近似了。但是北方學生很是老實,雖然聽不懂他的說話,卻很安分,不曾表示反對,那些出來和他為難的反而是南方尤其是浙江的學生,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在同班的學生中有一位姓范的,他搗亂得頂厲害,可是外面一點都看不出來,大家還覺得他是用功安分的好學生。在他畢業了過了幾時,才自己告訴我們說,凡遇見講義上有什么漏洞可指的時候,他自己并不出頭開口,只寫一小紙條搓團,丟給別的學生,讓他起來說話,于是每星期幾乎總有人對先生質問指摘。這已經鬧得教員很窘了,末了不知怎么又有什么匿名信出現,作惡毒的人身攻擊,也不清楚這是什么人的主動。學校方面終于弄得不能付之不問了,于是把一位向來出頭反對他們的學生,在將要畢業的直前除了名,而那位姓范的仁兄安然畢業,成了文學士。這位姓范的是區區的同鄉,而那頂了缸的姓孫的則是朱老夫子自己的同鄉,都是浙江人,可以說是頗有意思的一段因緣。

后來還有一回類似的事,在五四的前后,文學革命運動興起,校內外都發生了反應,校外的反對派代表是林琴南。他在《新申報》《公言報》上發表文章,肆行攻擊,頂有名的是《新申報》上的《蠡叟叢談》,本是假聊齋之流,沒有什么價值,其中有一篇名叫《荊生》和《妖夢》的小說,是專門攻擊北大,想假借武力來加以摧毀的。北大法科有一個學生叫作張豂子,是徐樹錚所辦的立達中學出身,林琴南在那里教書時的學生,平常替他做些情報,報告北大的事情,又給林琴南寄稿至《新申報》。這些事上文都曾經說及,當時蔡孑民的回信雖嚴厲而仍溫和的加以警告,但是事情演變下去,似乎也不能那么默爾而歇;所以隨后北大評議會終于議決開除他的學籍,雖然北大是向來不主張開除學生,特別是在畢業的直前,但這兩件事似乎都是例外。從來學校里開除的,都是有本領好鬧事的好學生,北大也是如此。張豂子是個劇評專家,在北大法科的時候便為了辯護京戲,關于臉譜和所謂摔殼子的問題,在《新青年》上發生過好幾次筆戰。范君是歷史大家,又關于《文心雕龍》得到黃季剛的傳授,有特別的造詣。孫世旸是章太炎先生家的家庭教師還是秘書,也是黃季剛的高足弟子,大概是由他的關系而進去的。這樣看來,事情雖是在林琴南的信發表以前,這正是所謂新舊文學派之爭的一種表現,黃季剛與朱希祖雖然同是章門,可是他排除異己,卻是毫不留情的。我為黃季剛同在北大多年,但是不曾見過面,和劉申叔也是這樣,雖然他在辦《天義報》《河南》的時候,我都寄過稿,隨后又同在北大,卻只有在教授會議的會場上遠遠的望見過一次顏色;若黃季剛連這也沒有,也不曾見過照相,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恨了。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周作人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