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道德的價值基礎
價值基礎是政治道德的合法性根基,政治道德有著堅實的價值基礎。在當代中國,政治道德的價值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國家、社會和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
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利益是政治道德的動力,也是政治道德形成的根基。習近平強調,“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從道德的利益根基看,政治道德是國家、社會和個人利益的有機統一,三者利益的協調發展是實現政治道德的基礎。國家的根本利益在于追求富強民主,社會的根本利益在于追求公平公正,個人的根本利益在于追求幸福生活。沒有個人合法利益的保障,個人不會有幸福,社會也失去了公正,國家也不能實現富強民主。社會不公,必將損害個人合法利益,阻礙國家富強民主之路。而國家沒有富強民主,個人發展將失去依托,社會進步將沒有保障。政治道德體現了社會的整體利益,也體現了每一個人的需要,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個人幸福的有機統一。
(二)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道德歷史、道德現狀和道德未來發展的有機統一
習近平同志說,“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政治道德價值是歷史積淀的結果,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更是未來發展的指針。從政治道德的發展看,政治道德價值是道德歷史、道德現狀和道德未來發展的有機統一。中國近現代史是由專制到民主的歷史,是由等級到平等的歷史,是由愚昧到科學的歷史,是由封閉到開放的歷史,當代中國道德價值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一種道德反思。從歷史積淀來看,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不是重塑漢代雄風、大唐偉業,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而是完成中華民族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改革開放后,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革也導致了政治道德價值的相應變化。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源頭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基點是當前中國的主流道德,目標是成為中國改革定型后的價值中堅。
(三)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道德情感、道德追求和道德責任的有機統一
從道德構成看,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道德情感、道德追求和道德責任的有機統一,具有豐富的道德內涵。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與中國革命的歷史和傳統緊密相關,與當代中國實施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緊密相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無數仁人志士的道德情感寄托,對民族和國家的愛支撐著無數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無數中國人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畢生的道德追求,并不惜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也充分肯定了近代以來一代代中華兒女為民族復興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巨大犧牲。無數中國人秉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德責任感,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發憤圖強,開拓進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當代中國政治道德價值是凝聚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情感、追求和責任,是道德情感、道德追求和道德責任的有機統一。
上一篇:政治道德引導民主法治
下一篇:政治道德的價值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