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民政治道德
公民政治道德是公民在政治活動中所展現的道德心理、道德理想、道德素養和道德規范的總和。一些學者認為,政治道德僅指官德,事實上政治道德也涵蓋了公民政治道德。古代政治向現代政治轉換,實質是由臣民政治轉變為公民政治,人民群眾由統治的對象變成了國家的主人。公民既然是現代政治的主體,當然也是現代政治道德的主體。隨著我國民主政治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公民政治參與度隨著民主發展而不斷擴大,政治道德的主體也真正實現了由官到民的擴展。在當代中國,公民政治道德培育是政治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公民政治道德的意義
提升公民政治道德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基礎。羅爾斯非常強調公民的政治道德能力。羅爾斯認為,公民的正義感是一種理解和踐行代表社會公平合作之特征的公共正義觀念的能力,其有助于穩定和維持正義的社會安排,缺之則可能導致社會合作體系的崩潰。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強調“以人為本”,實現人民民主。“以人為本”并非抽象的,而是現實的,表現為個體政治主體性與群體政治主體性即公民的政治主體性與人民的政治主體性的內在結合。“以人為本”,并非是對“以人民為本”的否定,而是在“以人民為本”的基礎上,加上“以公民為本”,即承認人的個體主體性,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權,追求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現實性來看,馬克思政治道德理論認為,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政治的時代,與剝削階級的政治主體性相對立的,只能是人民的政治主體性,只有通過無產階級的革命才能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并不斷提高個人的政治主體性即自主自由,從而,最終實現人類的解放。真正的人民的政治主體性又必須是承認公民個人的政治主體性為前提和基礎的,否則,就是“虛假的”。所以說,公民政治與人民政治并不矛盾。我國憲法也充分體現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并對公民的基本權利進行了明確的保障。公民作為政治主體,享有政治權利,也須承擔相應的政治義務,加強公民政治道德建設能夠幫助公民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更理性地看待政治活動,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提升公民政治道德是國家政治道德建設的基礎。不管是公務員職業道德、領導干部道德,還是政府道德、政黨道德,都是以公民政治道德為基礎。非領導公務員除了涉及公務的職業性道德要求外,其實與普通公民的政治道德要求接近。領導干部作為公職人員,也是來源于普通公民,由普通公民的身份進入公務員隊伍后,因表現突出而提拔到領導職位上任職。領導干部的道德素質是以其作為普通公民時的道德素質為基礎的,不可能說,擔任了領導干部后,道德素質就突飛猛進。公民政治道德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領導干部的整體素養。公民政治覺悟高,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更加有力,會促使領導干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政府道德和政黨道德也是以公民政治道德為基礎的,人民政治上愚昧,就會出現昏庸的政黨和政府。只有人民開智,政治覺悟高,民主政治才會有希望。公民與政黨、政府是一種互為依存關系,公民政治道德的提升離不開政府、政黨的教育引導,政府和政黨的活動也需要公民的積極參與和監督。政治道德建設與每一個公民都息息相關,公民只有具備相應政治素養,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加強公民政治道德建設,培養理性的合格公民,是提高整個社會政治道德水平的基礎。
提升公民政治道德是現代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斷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這意思是說,人是天生離不開政治生活的。從古至今,在人的道德建設要求中,政治道德都是第一位的。在中國古代社會,老百姓是剝削和管治的對象,統治階級為了更順利地實現統治,實行的是愚民政策,要求老百姓當順民,老百姓是義務主體,在政治方面對老百姓的首要道德要求就是忠君,其他的道德要求都是由此演化產生的。在現代民主社會,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要維護民主,人民群眾就必須學會如何參與國家政治活動,行使屬于自己的權利,承擔和履行自己的義務,這首先要求公民具備相應的政治道德。也即是說,國家制度首先對于公民的政治道德會提出相應的要求。政治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對國家不認同,反對現有的政治制度,那么他會真心接受這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遵守這個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嗎?所以,重視公民政治道德建設是現代社會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二)公民政治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我國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規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規范。但在我國當前的公民道德建設中缺少明確的政治道德性要求,公民政治道德是道德建設的薄弱環節。隨著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有序擴大,黨和政府逐漸認識到加強公民政治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以適應民主政治發展的需要。十八大報告又提出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當前,公民社會治理的興起,以及公民參與立法聽證、陪審、人民調解、民主座談會等政治生活,也鍛煉了公民的政治參與素質和道德水平。綜合起來,我們認為,當代中國公民政治道德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擁護黨的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是我國憲法對每個公民提出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這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
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利益是我國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是公民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維護我國國家利益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證,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積極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決反對一切民族歧視、民族分裂行為。捍衛國家主權不被侵犯,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的行為做堅決的斗爭。堅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堅決反對一切侵略、占領和割讓出賣國家領土的行為。依法履行服兵役的義務,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崇尚自由平等。自由平等是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理念,崇尚自由平等源自于人內心的渴望,因為沒有自由平等,人只能跟奴隸一樣活著。蔡元培強調,自由平等是公民道德之要旨。在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應該崇尚自由平等,反對專制特權,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并珍惜和依法維護自己的自由平等權利。
踐行民主法治。民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表征,法治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主就是要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國家治理體現人民的意志,保障每個公民的民主權利。法治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每個公民都應該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追求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公民政治道德的追求目標,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價值目標。公平正義的實現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和努力,促進公平正義是每個公民的崇高責任。每個公民在參與政治生活時,應以是否有利于公平正義的實現作為重要的標準來衡量政府的各項政策,把公平正義的實現作為自己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的出發點。積極關心和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公務員職業道德
下一篇:名譽在政治活動道德評價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