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文化·文學奇葩·文學概貌
藏族文學,是藏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文學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遠古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民主改革等不同時代的文學,各個時代的文學因其歷史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1) 遠古和吐蕃時期。藏族社會的遠古,主要是指象雄王朝和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漫長歲月,那時的青藏高原處于無文字的原始社會和奴隸制社會初期,當時的文學,全是口頭創作口頭相傳的民間文學,其內容主要反映藏族先祖對世界形成和人類起源以及開發高原艱苦歷程的種種神話傳說。這些作品有的被后人用文字加以記錄,有的一直在口頭流傳。至象雄王朝時代,象雄文化高度發展,在本教經典中載入了許多遠古傳說。但象雄王朝并不重視文學的發展,因此,很難找到那時的作品。到了吐蕃時期,由于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并不斷引進外來文化,極大豐富了吐蕃的宗教和社會文化,并出現了許多作品,如著名的敦煌石窟的藏文文獻、新疆出土的藏文木簡和一些鐘銘碑文。其中,《巴協》一書是早期的長篇歷史作品,記述了金城公主、吐蕃僧內地取經、佛本之爭、修建桑耶寺等歷史事件。這一時期還產生了一些優美動聽的傳說和故事。如流傳至今、幾乎家喻戶曉的“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修建拉薩大昭寺的傳說”等等。吐蕃時期的文學,記錄了當時歷史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特別是藏漢兩個民族以及藏族和尼泊爾之間的友好往來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情況,同時,也記錄了當時流傳民間的詩歌、神話、諺語、卜辭及歷史傳說等藏族早期文學作品,其文字樸實、精練、準確,不僅奠定了較好的文風,而且在文化上亦具有很高價值。
(2) 封建割據時期的藏族文學。即從公元9世紀40年代吐蕃王朝崩潰到13世紀50年代元朝統一的四百余年時間。這一時期,整個藏族社會處于四分五裂、封建割據的狀態。同時,早已傳入藏族地區的佛教,也先后形成噶當、寧瑪、薩迦、噶舉等不同教派和許多小的支系,在這一過程中,地域性封建集團和佛教各派逐步結合,成為新的分散的割據力量。與此相應的藏族作家文學,也帶上了時代特色:為著名人物樹碑立傳、宣傳本教派教義和本集團的政治主張,并以佛法統一人們的言行。由此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學者思想活躍。著書立說蔚然成風,產生了作家文學,同時,民間文學也發展起來,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即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家文學與民間文學關系十分密切,其中,一些大部頭的傳世之作相繼問世,使作家文學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例如,除了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之外,還有反映吐蕃社會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伏藏”,有以宏揚佛法為內容的《米拉日巴道歌》,有以宣傳治學,從政、處世為主旨的《薩迦格言》,以及大量佛教經典藏譯等等。
(3) 封建社會前期的藏族文學。起自公元13世紀60年代,止于17世紀40年代,前后近四百年歷史。這一時期,藏族地區處于元、明兩個封建王朝中央政權的統一管理之下,藏族社會的封建制度不斷強化起來,因此,社會相對穩定,政治、經濟、文化事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藏族文學有了進一步繁榮的客觀條件。藏文經過幾次厘定,正字法和文法更臻完備,另一方面,木版印刷技術傳入藏族地區,開始建立了印刷機構。這一時期,一系列的歷史名著相繼產生:《布頓佛教史》(成書時間1322年,以下簡注)、《蔡巴紅史》(1346)、《西藏王統記》(1388)、《青史》(1478)、《賢者喜宴》(1564)等等;同時,以宣傳佛教為主旨的一些傳記文學名著也相繼問世:《米拉日巴傳》、《布敦大師傳》、《薩迦班智達傳》、《瑪爾巴傳》、《唐東結布傳》等等;此間,由蔡巴貢噶多杰(1309—1364)編輯的《甘珠爾》和由布敦仁欽珠(1290—1364)編輯的《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相繼編成,大大豐富了藏族文化寶庫;印度詩人檀智(檀丁)《詩鏡論》的譯入,更進一步豐富和影響了藏族文學的發展;此外,還出現了《格丹格言》這樣的一批優秀作家詩。
(4) 封建社會后期的藏族文學。這一時期起于公元17世紀50年代,止于20世紀40年代,先后延續三百年左右。這期間,藏族的封建制逐漸走下坡路,同時,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等各個藏區的管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特別是對西藏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有效的政治措施,保證了邊疆的安寧、國防的鞏固和社會的穩定。在這種條件下,藏族文學也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創作道路。一方面是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廣大作家從社會現實生活中采擷各種富有戰斗性、教育性的題材,創作了大量反帝反封建的文學作品。例如,一些民歌有的揭露、控訴和鞭撻了反動領主,向往光明;有的諷刺和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者、贊揚抗英將士的英雄氣概;有的歌頌和懷念紅軍、表達美好愿望等等。無論是民歌或是民間故事,都表現出了積極向上的精神,既有反映廣大農奴同三大領主作斗爭的《阿古頓巴的故事》,又有點燃了廣大農奴革命火焰的革命戰歌,如:“新式九子(槍名)背起來,一把烈火把房燒”的詩歌。充滿了戰斗激情。這些都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佳作。另一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家在過去史傳文學的基礎上,文字上追求華麗典雅,喜歡運用“年阿”詩體,走上了唯美主義的創作道路。他們的著作被學者們視為“陽春白雪”。
在作家文學方面,涌現出一批相當著名的作家和作品。五世達賴喇嘛及其《西藏王臣記》,因其地位顯赫、文采華麗,記述翔實,因而在歷史文學及其文風和學術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噶倫(官職)·才仁旺階的《頗羅鼐傳》和長篇小說《旋努達美》,盡管寫法上采用了“年阿”文體,一般不易閱讀,但在技巧上卻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它不僅在史傳文學領域開出一條新路,而且打響了長篇小說的第一槍。上述幾部作品的問世,把藏族作家文學又推向了一個高峰。此后,興起了創作寓言小說的風氣,主要代表作是《猴鳥傳奇》。此外,尚有《白公雞》《蓮苑歌舞》《禪師與鼠》《花貓母子》《布谷鳥講經》等。寓言小說的寫法吸收了民間文學的一些創作經驗,在文風上是一個轉折。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在內容上宣傳宗教,鞏固政教合一制度的道歌體詩集。此外,還有《水樹格言》《國王修身論》等格言哲理詩作,它們大都可認為是《薩迦格言》的續篇,在內容上、藝術上也有一些發展,并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總之,解放以前的藏族文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藏族人民善于表現所喜愛的生活,善于思考,思維極富馳騁與想象力,他們反對邪惡、伸張正義,敢于譏諷撻伐,勇于追求真善美的事物。他們創造的文學,無論是那些藏族作家文學名著,還是藏族民間文學名篇,無不是藏族獨特風情的寫照和青藏高原濃郁地域色彩的反映。
藏族文學有許多獨到的特點,宗教和藏族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宗教在藏族歷史和社會中占有不同尋常的地位,宗教(尤其是藏傳佛教)對藏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各方面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藏族文學也不例外,文學的主題思想、人物塑造、心理描寫、故事情節等都幾乎與宗教有關。許多作者,諸如《薩迦格言》的作者薩迦·貢噶堅贊,《西藏王臣記》的作者五世達賴喇嘛等等,他們本身就是篤信佛教、佛學造詣高深的宗教理論家。而許多作品的題材,又都取材于佛經故事,有些佛經內容本身就是很有藝術感染力的文學作品,比如《赤美滾登》《洛桑王子》,便是根據佛經故事改編的藏劇。在藏族文學中,藏族民間雖然也攙雜著一定的宗教思想,但也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現實矛盾,例如,有些作品講的是動物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實則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講的是贊揚神仙菩薩的仁慈善良和貶斥魔鬼的暴虐霸道,實則傾吐了人民對賢君良臣的敬愛和對暴君奸臣的憎恨。
(5) 當代文學。西藏民主改革的偉大勝利,使西藏和其他藏區的廣大藏族人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幸福大道。藏族的當代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有了新的拓展,開創了藏族文學史上一個新紀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改變了歷史上僧俗上層學者獨占藏族文壇的局面,翻身農奴出身的一代文學新人成了藏族當代文學的主力軍;主題思想以歌頌人民,歌頌社會主義新氣象為主旋律;一部分藏族作家采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新鮮有趣的現代藏文進行創作,取得成效;在繼承傳統文學創作風格基礎上,借鑒和吸收當代各種文學體裁,進行文學創作,使藏族當代文學不斷創新和發展,賦予了新的生機和朝氣;藏族文學的翻譯,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擴大了藏族作家的視野。一些名著先后發表和獲獎;有的名家名著,受到中外高度重視,分別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國少數民族現代作家傳略》等辭書。藏族當代文學的創作事業方興未艾,隨著藏族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藏族文學的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上一篇:三秦文化·哲學史學文學·文學
下一篇:青藏文化·古跡文化巡禮·文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