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法治承載政治道德
民主法治本身不僅比專制人治具有道德優勢,更重要的是,民主法治是現代社會政治道德建設的基石。西方有句諺語:“好籬笆帶來好鄰居?!泵裰鞣ㄖ为q如好籬笆,是政治道德建設的基礎條件。只有在民主法治基礎上,政治道德建設才能真正有進步。當然,一個國家僅有民主法治,政治道德水平也不一定高。但是,如果沒有民主法治,這個國家的政治道德水平肯定很低?,F代社會的政治道德承載于民主法治之上,民主法治是政治道德建設的必要條件。
(一)民主法治明確了政治道德的底線,能夠起到抑惡揚善的作用
政治道德建設的首要問題是要讓執政者不能“為惡”。民主是以人民為價值和評價的主體,就是在社會共同體或群體內部,人們之間平等結合,享有共同的權利和義務,并就公共性價值選擇做出決策和評議的一種基本方式?!皩嶋H上,民主本身就蘊涵著道德意義。就其詞源學意義來看,民主就是人民的統治或者權利,這就意味著民主有其道德意義,具有內在的價值,其道德意義和內在價值就表現在民主所負載的理想和民主所具有的規范功能上?!狈ㄖ问侨嗣衩裰鞯拇嬖诜绞?,法治代表一種理性、有序、安全的社會生活方式,是作為主體的全體人民期待享有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平等、自由、人權、公正是民主法治的核心價值追求,特權、專制、非人道、不公正是民主法治的大敵。民主法治通過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方式,明確了政治運作的價值目標,劃定了政治道德的底線。通過民主法治的制度性約束,執政者即使可能不行善,但是也沒有條件為惡。開展民主法治建設,可以很好地起到抑惡揚善的作用。在一個壞的政治制度環境中進行道德建設,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在一個好的政治制度環境中開展道德建設,則常常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民主法治為表征的政治制度是政治道德建設取得實效的基礎。說到底,政治民主、社會發展、法律公正、權利保障,其實都是在為人的道德生活、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民主法治是可以自發、及時地搜尋和發現影響社會和諧的各種不正常因素,有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社會利益、社會關系,使社會結構獲得平衡,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避免可能出現的社會危機或社會風險,從而為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穩定、協調發展創造一種基本的制度環境。民主法治通過協調各種社會利益關系來促進和實現公平正義;通過培養人們內心的寬容、謙讓、互助友愛和規范人們的行為,為人們之間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弘揚民主法治精神有助于培育良好的道德風尚。民主法治作為一種認識與改造世界的手段,還可以保證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得到穩定、協調、持續地發展。
(二)民主法治設定了權力運行的規則,形成了遵守政治道德的常態化機制
民主法治具有強烈的程序性,一切政治活動,特別是權力的運作必須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這就為政治道德的實踐找到了“抓手”。遵守政治道德不是愿意還是不愿意的問題,而是上升到了違法不違法的問題?,F代民主法治在人的道德生活上顯現其政治意義,主要在于通過約束和規范政治權力、促進社會秩序和發展、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來為培育公民責任和個人美德創造良好的外在條件,而不在于一味片面地立基于人性惡而“以刑去刑”“以殺去殺”。人類是既有理想又有理性的動物。理想源于理性,理性基于人的本性。人類能夠憑借自身理性,營造一個理想世界,以提高生活質量,改造客觀現實?,F代法治則重在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約束和規范政治權力。約束和規范政治權力與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是依法治國的兩個聯系緊密的基本方面。使政治權力的享有和運行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說到底是為了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而要保障人權和公民權利則必須約束和規范政治權力。從政治的角度看,現代法治的崛興正始于對政治權力的屬性和運行規律的深刻認知。對于社會的維持和存續而言,政治權力是必要的;然而,在不受規制的情況下,政治權力又是容易侵害人權、產生危害的。因此,政治權力必須受到約束和規范。在現代民主政治體制下,法律是約束和規范政治權力的最主要方式。依法治國,至為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為政治權力設定憲法框架、約束機制和規范軌道。正是基于此,十八大報告強調,要繼續“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p>
(三)民主法治確立保護少數人利益的機制,能夠形成和諧穩定的政治道德秩序
民主是由人民當家做主,人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民主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原則以及對少數的尊重與保護,實行權力的合理分工與有效制約機制;不同的甚至相互對立的價值追求及利益主張均可以得到充分表達、展示和平衡,各種不滿、懷疑和對抗都應該消化在民主過程之中并保持在一種秩序的范圍之內,各種利益沖突與爭執都應該通過民主機制得以和平解決而不是訴諸強權。民主就是要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出發點就是要通過民主的形式保障人權,服務于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否正確地對待少數人的權利,是關系到民主存亡的重大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不論是古典民主制時期,還是近代以來各國政治、社會生活中,都積淀著深刻的教訓。從社會進步的角度看,真理并不一定就掌握在多數人手中,恰恰經常是少數人甚至是個別人掌握著真理,扼殺少數人有時就等于扼殺真理,這是不利于社會的進步。最關鍵的是,由于社會矛盾的無處不在,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是多數人中的一員,多數人中的成員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少數人中的成員,因為“多數人的暴政”的結果往往是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即幕芯涿裕骸氨Wo少數派是民主發展的必不可缺的條件,其重要性并不亞于多數派的統治?!泵軤柹踔琳f:“迫使一個意見不能發表的特殊罪惡乃在它是對整個人類的掠奪?!苯裰鞔_立的一個新的原則就是:服從多數,尊重少數。雖然大多數人的意志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采用,但必須是合情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特別不要忘記“少數人擁有他們同等的權利,必須受到平等法律的保護,觸犯了這一法律,就是實行壓迫”。在解決多數人與少數人的矛盾過程中要做到合情合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捍衛每個人的基本權利,保障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機會。法治要求一切個人和機構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法治社會,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都通過具有普遍性、穩定性、強制性的法律規范予以有效地調整,各種社會資源和利益都通過法律機制予以公正、合理分配,權力的失控通過法律途徑加以矯正,受侵害的權利也通過法律途徑獲得救濟。
(四)民主法治搭建了輿論監督的機制,增強了政治道德的約束力
猶如輿論制約人的道德一樣,社會輿論同樣制約著政治道德的水平。就像一個人不能不考慮到人言可畏一樣,當政者也是不能不考慮社會的輿論。專制社會人們沒有輿論自由,面對暴政時人們通常敢怒不敢言,甚至“道路以目”,社會輿論對當政者的監督沒有太大作用。專制社會因為害怕社會輿論的原因,統治者總是千方百計控制社會輿論的話語權,把輿論陣地變成邪惡政治的奴隸。民主法治強調公民的言論自由、出版自由,民眾可以依法批評政府,譴責官員的不道德行為,能夠形成輿論監督的強大壓力,獨立的公共輿論時刻審視著權力運行的合法性,迫使政府和官員不敢越法行政,使得政治道德的約束力大大提升。公眾輿論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是現代政府合法性的重要參考。離開公共輿論支持的政府,不可能長期執政。偏離公共輿論的政策,就會導致統治者與人民離心離德。
上一篇:政治道德的現狀審視
下一篇:民主法治的道德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