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言情贈友詩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①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記得舊時,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呂本中是 《江西詩派宗社圖》的作者,他做詩主張 “活法”、“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于規矩之外; 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也。是道也,蓋有定法而無定法,而無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則可與語活法矣。” (《夏均父集序》) 即是說詩有音節、章法等 “定法”,不僅要得心應手地運用而且還要加以變化,這對于了解他的詞亦有參考價值。他的詩靈活輕松,圓轉多變,詞亦不事雕飾,語言流利自然,頗具民歌風味。
上片寫梅與雪。《靜去居詩話》云:“脈物詩最難工,而梅尤不易。”詩是如此,詞亦一樣。“朱希真詞,‘橫枝清瘦只如無,但空里,疏花數點。’李易安詞,‘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皆得此花之神。”(同上)本詞首兩句巧妙地將梅花和雪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放眼看去,但見“十畝梅花作雪飛”(姜夔《鶯聲繞紅樓》)。由于風過處,梅花與雪花片片飛舞,令人辨不清楚,所以靈活地不作實在的刻繪,只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然而,玉雪照映,梅香襲人,各有風韻。而雪,可說是玉潔冰清,“鵝毛細剪,是瓊珠密灑,一時堆積,斜倚東風渾漫漫, 頃刻也須盈尺。 玉作樓臺,鉛熔天地, 不見遙岑碧。”(朱淑真 《念奴嬌》)至于梅,更是 “天造梅花,有許孤高,有許芬芳” (劉克莊 《沁園春》)。所以說無論是似或是不似都令人贊賞稱絕。本來,賞雪尋梅,都是令人心曠神怡之事,但 “惱人” 兩句,卻說這些清奇的勝景反而使自己心煩意亂,其中緣由又有何人知曉呢? 對此,作者并未立即解釋,而是忽然轉過話頭,要讀者自己去找答案,“請君問取南樓月”。作者的《采桑子》 中涉及到這個問題: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詞中將月兒的運行、盈虧與戀人的離合聯系在一起; 姜夔 《卜算子》 中云: “梅雪相兼不見花,月影玲瓏徹。”這里可以將“花”改成“人”。真是梅雪相兼不見人,有誰知我此時情; 相思之意,無處訴說,只好獨自沉思,詞意至此轉入下片。
下片“記得”兩句,回憶當年雙雙同行,雪里尋梅,疏疏雪片,鎖不住玉梅暗香浮動,攜手月光遍地的梅樹之間,真可謂玉笛無聲,詩人有句,美酒一杯,同醉于明月花樹之下,樂也何如。“老來”句回到目前,歡樂當年,已成一夢,又去向誰訴說那些往事呢?年復一年,花開花落,醉而復醒,醒后又醉,這一切又是為了誰呢?末句點出上面的“無人說”,是與上片“阿誰知”一個意思,又因由于“輕離別”,才會出現如今“無人說”的苦惱。也即是因為那時不知離恨別苦,匆匆分手,從此天各一方,相見為難,特別是到了探梅時節,更易觸景生情,懷人而又傷己,而這些苦衷又無處訴說,所以只能借酒以消愁了。
注釋
①阿誰,何人。
上一篇:《越女》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踏莎行》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