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陳子昂
丁亥歲云暮, 西山事甲兵。
贏糧匝邛道, 荷戟爭羌城。
嚴冬陰風勁, 窮岫泄云生。
昏曀無晝夜, 羽檄復相驚。
拳跼競萬仞, 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 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 聞道泰階平。
肉食謀何失, 藜藿緬縱橫。
〔丁亥〕武則天垂拱三年(687)。〔窮岫(xiu)〕深山。〔昏曀(yi)〕昏暗。〔羽檄(xi)〕用于緊急征調的軍事文書,上插鳥羽表示加急。〔拳跼(ju)〕同“卷曲”,彎著身子。〔九冥〕此與上文“萬仞”互文,指極深而幽暗的山谷。〔泰階〕三臺星的別名,古人認為泰階平則天下太平。〔肉食〕即“肉食者”,指當時的執政大臣。〔藜藿(li huo)〕野菜,代指被征的窮苦百姓。
公元687年,武則天為了襲擊吐蕃,準備開鑿蜀山道路,首先從雅州進攻羌族。陳子昂極力反對這次不義戰爭。他曾上書諫止,指出羌人無罪,大唐不應輕動兵戈,結怨遺禍,勞民傷財。這首五言古詩就是通過描繪具體可感的人物事件,表明了他對這場黷武戰爭的鮮明態度,并顯示了詩人質樸剛健的藝術風格。
詩歌可分兩部分。前一部分共十二句,具體描繪進攻羌人的士兵行軍作戰的艱難情景。開頭先用“丁亥歲云暮,西山事甲兵”點明西征的時間和地點:在統治者的錯誤指揮下,這場不義戰爭就在這寒冬歲末,雪嶺腳下拉開了序幕。再用“贏糧匝邛道,荷戟爭羌城”描繪士兵們一個個艱難地背著糧食,荷著武器,環繞著那重巒疊嶂、蜿蜒起伏的邛崍山,向西羌都城進發的情景。此四句是交代事情的開端,給全詩籠罩了陰沉的氣氛,為下文進一步具體描寫作鋪墊。接下來“嚴冬陰風勁,窮岫泄云生”兩句撇開原事而純粹寫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數九隆冬,寒風砭骨,深山幽谷,云霧簇涌,詭譎變幻,這實際上寄寓著詩人對士兵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而且為人物的再次出現設置典型環境。下四句“昏曀無晝夜,羽檄復相驚。拳跼競萬仞,崩危走九冥”是直接寫士兵的感受和經歷。在那昏暗的山谷中,竟分不清日夜,大家都提心吊膽的,常常被那緊急征調的軍事文書弄得心驚膽戰,不知所措。他們一會兒冒著山石崩塌的危險在幽暗的山谷中行軍,一會兒又要彎曲著身子搶登那萬丈山峰,真是痛苦不堪。試想,他們在冰封大地,雪漫長空之時,行進于這奇峰峻嶺.深山幽壑之中,怎能不怨聲連天,哀嘆不絕呢?詩人正是用“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的詩句將這一部分的事件推向了高潮。至此,詩人的感情也達到了頂點,并自然引出第二部分對造成士兵痛苦和人民災難原因的探究。
第二部分語言犀利,鋒芒畢露。先用“圣人御宇宙,聞道泰階平”兩句,把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皇帝,指責她高高在上,不體察下情,不了解民意。最后兩句又力刺群臣,對皇帝身邊的那些執政大臣何以作出此等攻打羌人的錯誤計謀,弄得百姓流離邊疆表示極大的驚訝和憤慨,從而表現了他關心國家大事,同情勞動人民疾苦,不媚權貴,剛正不阿的品格。
全詩前半部分著重記敘描寫,同時又蘊含豐富的感情,后半部分則直接議論抒情,作者將自己的觀點和盤托出,并回應“感遇”總題,抒發感慨,深化了主題。兩部分相輔相承,水乳交融。
總之,這首《感遇》詩在內容上雖然是表現“邊塞”這個特定環境中的人物事件,卻突破了泛擬古題的傳統風氣,而直接反映現實,抨擊現實。在藝術上洗盡鉛華,毫無雕飾,“骨峻神疏,思深力遒”(《峴傭說詩》),不愧是力追漢魏,“質文一變”(盧藏用《陳伯玉文集序》)的作品,王夫之就曾在《姜齋詩話》中稱陳子昂的《感遇》詩是“曠世而一遇”。
上一篇:《感遇三十八首(其三)·唐·陳子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戰城南·漢樂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