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隴西行》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以寫邊塞戰爭為內容。陳陶采用這一舊題一共寫了四首,這是第二首。他也從邊塞戰爭取材,卻另辟蹊徑,以反映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為主題。
“誓掃匈奴不顧身”,寫戰士高昂的士氣和獻身精神。“誓掃”概括了同仇敵愾、英勇殺敵的戰斗意志,“不顧身”表現了慷慨悲壯、不惜犧牲的氣概。“貂錦”指羽林軍的服裝貂裘錦衣,這里代指裝備精良,“貂錦”有“五千”之多,自然是精銳部隊。“五千貂錦喪胡塵”,精銳部隊有這樣多的人戰死,足見傷亡慘重,而戰斗的激烈也就可以想見了。這首二句寫出隴西(甘寧二省的隴山之西)邊塞的激烈戰斗,五千忠勇戰士悲壯地戰死沙場,詩人以精煉概括的語言,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過,這兩句還只是鋪墊,后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才是揭示主題之所在。無定河,為黃河中游支流,在陜北,是唐代邊塞戰地。春閨,即春季青年婦女的臥室。無定河邊骨,是那些戰死者累累枯骨,春閨夢里人,是那些充滿惱人的相思的春夜閨房里少婦們夢中的丈夫。河邊骨是實,夢里人是虛,“猶是”二字把現實與夢境這二者聯結起來,以強烈的對照,起到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杜甫《兵車行》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句,而這首詩的用意則更上一層:無定河邊,戰死者的白骨蔽野,而那散亂狼藉的累累枯骨,還正是少婦們夢魂繚繞的親人,她們在夢中還正盼望與歸來的征人團圓呢。此情此景之前的“可憐”二字,極富感情色彩,蘊含著無限的感慨和同情。
上一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雁門太守行·唐·李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