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蘇曼殊·淀江道中口占》原文賞析
孤村隱隱起微煙,處處秧歌競插田。羸馬未知愁遠道,桃花紅欲上吟鞭。
此詩為作者于宣統元年(1909)春寓居日本時作?!暗斫保毡颈局輱u內的一條江,源于琵琶湖,注入大阪灣。“口占”,作詩不用筆起草,隨口即興吟成。作者出生才三個月,其母河合若子便丟下他,接著由其姑母河合仙撫育至六歲,其母親和姑母是日本人。六歲后,他隨其嫡母,回到祖國。所以,河合仙實際上是他的養母、義母,她曾給了他母愛的溫暖,他對她的恩情終身不忘。宣統元年春,作者又一次來到日本,決定去探望他的養母河合仙。此詩就是作者在去探望他養母的途中吟成的,全詩籠罩著快活的氣氛。具有這種情調的作品在作者的詩中實屬罕見。
詩一開頭省去了一般性事件的交待,僅直寫作者將到其養母河合仙所在村莊的情景和心境。第一句寫他所見村莊的遠景: “孤村隱隱起微煙?!蹦且淮迩f,遠遠看去,正為微煙繚繞,忽隱忽現,其景色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畫那樣美??梢韵胍?,作者自踏上省親道路之時起,早就渴望能看到這一村莊,如今終于瞧見了,心中當是多么舒暢啊!此句之首還著有一“孤”字,頗值得玩味?!肮隆?,不一定是實指村莊之孤,而是作者心中之孤,是他測想他的養母多年來孤寂地生活在村莊里當是多么難耐啊!緊接上來的第二句,卻不是去寫他入莊見母的歡快場面,而是讓筆墨岔出,忙里偷閑地描繪出了一幅農村春日插秧的近景:“處處秧歌競插田?!边@一幅圖畫,因聲見形,聲形兼備,很有特色,似現代電影在銀幕上映出的一個特寫鏡頭。那么此句對于本詩所寫省親主題就沒有什么作用么?主要是為其養母所生活的環境作了生動的藝術概括,同時也間接地對她與勞動人民能融洽相處及與勞動人民有其相一致的淳樸勤勞等品德作了熱烈贊頌。
如果說前一聯表達了作者遠遠瞧見其養母所在村莊而在內心產生了無限歡快之情的話,那么后一聯則寫他在快馬加鞭徑直往村莊疾進的過程中的喜形于色。你看他所騎的 “羸(léi) 馬”,亦和他的歡快心境一樣,盡管近日經歷了長途跋涉,但因目的地即在眼前,現在它也不須“愁遠道”而四蹄得得,奔馳奮進。顯然,這和屈原 《離騷》的 “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幾句,在寫法上是一致的,只是有所變化而已,甚至可說是反其意而用之。再看那道旁正在開放的紅光耀眼的桃花,似乎也很想成為作者騎在馬背上而手中揮舞著的叭叭作響的“吟鞭”所歌詠的內容哩。這結尾一句,意象極美,蘊涵甚豐,也許還具有多義性;造語亦很特殊,不能以散文的常規語法衡量之。本詩的這后一聯,從表面看,寫的雖然全是物,即瘦馬的奮進,紅色桃花的誘人,馬鞭在空中的鳴響,等等,但就里層而言,卻又無一不是寫心寫情,即作者將其內心的歡快,都投射到物上了,使上列諸景象無一不染上歡快的色彩。本詩寫到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他母子倆相見將是如何歡快,也就在不言中了。如此不盡于言中的寫法,也才更有余味。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荊譚唱和詩序》中說: “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本吞K曼殊詩作總的情況看,確為“窮苦之言易好”論斷的有力證據;然而就他這首詩而言,卻又和“歡愉之辭難工”之說相左。那么為什么蘇曼殊不管是寫愁苦之什抑或是寫歡樂之章,都工而且好呢?我以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不論在哪種情況下都是“為情而造文”,而非“為文而造情”。所以,歡快之情只要是從作者內心流出,而不是強作歡顏,那同樣也能寫出好詩來。本詩即一實證。
上一篇:古詩《宋犖·海上雜詩》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鄭燮·漁家》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