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駱氏亭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①
竹塢無塵水檻清②,相思迢遞隔重城③。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注釋】
①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終生潦倒。擅長律、絕,富于文采,別具風神。有《李義山詩集》。《全唐詩》存詩三卷。
②竹塢:生著竹子的池邊高地。水檻:臨水欄桿。
③迢遞:遙遠。
【詩本事】
駱氏亭是一個駱姓人家的園亭,當時詩人寄居于此。崔雍崔袞為李商隱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兩個兒子。
【賞評】
亭邊有竹本就清幽,最宜在其中聽雨聽雪;詩中亭臺又筑在水畔,至清無塵,其幽靜更不難想見。此景使人清靜,繼而使人寂寥,對故人的相思也隨之而生。山長水遠,迢遞重城,相思如有步履,真需要跋涉長途才能到達了。心隨思遠,眼前只見重云不散,秋天又漠漠地昏黑,流霜不覺悄降。詩人獨臥于枯荷殘柳間的窗下,什么時候寒霜漸成冷雨,竹梢葉上,點點颯颯。此情此境,思念該如何濃郁悠長?
詩人寄人檐下、別無長物,只有一池枯荷做伴。詩中“留得”兩字,是十分凄涼的。只余枯荷,還強說能留得聽雨;枯荷雨聲,不更衰颯凄涼?李商隱內心幽微細膩,十分敏感,他的詩語言極美,就如這首;但其內里,總有些深深的思緒令人傷心。別人能寫得悲哀凄涼,他能寫得悲哀凄涼中的悲哀凄涼,是杜甫之后又一位詩風深郁的詩人。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曾說:“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留得”一句果然好,殘荷雨聲亦是耐人尋味的意象。有兩支元曲也寫殘荷,可以合看:
干荷葉,色蒼蒼,老柄風搖蕩。減清香,越添黃,都因昨夜一場霜。寂寞在秋江上。 干荷葉,色無多,不奈風霜剉。貼秋波,倒枝柯,宮娃齊唱采蓮歌。夢里繁華過。(劉秉忠《干荷葉》)
【詩評選輯】
①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引何焯:下二句暗藏永夜不寐,相思可以意得也。
②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引紀昀: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懷之意全在言外。
上一篇:李 白《子夜吳歌》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韓 偓《已涼》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